内容提要 我们可以同意葛红兵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评价,但他这种总体评价的思维方式和论证角度却是错误的,他的失误在于用一种简单的道德评价来对待异常复杂的作家及文学...
内容提要 执着于实有却又陷于虚无、坚持韧性反抗黑暗现实却又看不到未来出路和真正希望何在的先驱者们,在孤独地探寻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种矛盾、犹豫,紧张、对立...
世纪初那场白话与文言之争,即“五四”白话运动的是非功过虽说早有定论,事隔七十多年之后,运用新的视角对其重新评价,应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遗憾的是我们看到郑敏先生发表...
内容提要 “五四”新文学充分世界化只是一种策略,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本位的文学。因此,中国新文学的母体不在西方,而在中国本土。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母体;辨析...
2002年第二期《探索与争鸣》杂志发表了刘东超先生《王朔与流氓文化》一文,该文对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之间发生的关于王朔问题的争论进行了诘难,该文态度中...
王朔作品的走俏并非今日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批评界对王朔作品取得的商业上的成功,毁誉参半,众说纷纭,褒贬之词呈势均力敌之状,似乎难分轩轾。一向老练沉稳的王蒙,在...
内容提要 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多层次性、隐蔽性和寄生性。对其研究既要防止简单化,又要避免陷入“纯艺术”,只有详尽地占有材料,对作家作品进行具体分...
近年来,王朔一系列独特的“高论”掀起了轩然大波,不仅引得学者、作家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而且引起诸多“网虫”在网络上的讽刺挖苦“大战”。在当代社会,能在文化领域掀...
内容提要 文化大革命中,文艺工作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林彪、江青等人的专制统治进行了殊死的抗争,写下了当代文艺史上动人的一页。离开文化大革命的特定的政治环境,来苛求...
内容提要 编者按 随着世纪之交的临近,对百年进程的回顾总结日益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与世纪转型有关的现代性问题也引起了讨论。本期发表的杨春时、宋剑华两位作者的文...
郜 :张爱玲是八十至九十年代大陆文学界的热点,她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现代文学史一个重要环节的认识,还直接影响到当代文学创作。王安忆、贾平凹、苏童、叶兆言等一大批青年作家...
二十世纪即将成为历史。我们虽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形态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赓续,是自本世纪初文学改良...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郜元宝、袁凌先生认为张爱玲张扬了“五四”个性文学传统,继承了“五四”冷静批判现实的精神,从分析史料事实入手,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认为评价文人,不...
内容提要 本文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轨迹作了宏观描述。20世纪下半叶的新诗研究可以分成三个时段,即政治论诗学时期、观念更新期和文体建设期。20世纪下半叶的新诗...
内容提要 20世纪的中国文学,虽然具备了世界开放意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局限,并不同时具备文学的现代意识,只是告别了古典文学的历史形态,并迅速向世界现代文学体系靠拢的...
内容提要 本文反对把欧美文学作为核心准则为20世纪中国文学定性的做法,反对忽视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特殊形态和性质;主张文学分期应放于世界文学大系统中,在实践中用系统的观...
引子:50年报告“清单”代表什么 吕进先生在《文学评论》2002年5期发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一文,对50年新诗研究做了一次看似详备的“总结”。他把半个世纪划分为三个...
内容提要 新时期以来开始的沦陷区文学研究,从史实出发,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由此,沦陷区文学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历来有“诗国”之称,曾涌现过许多极其著名的诗人。在世纪之交,当我们跨入新世纪时,很自然地会想到:诗歌在新世纪是否会有新的表现和变化?与以往的诗歌...
去年第10期《探索与争鸣》刊发了孙琴安先生的访谈录——《新世纪中国诗歌的展望》。孙琴安先生主要从事的是古典文学研究,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专门研究,同时著有《现代诗四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