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吕进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本文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轨迹作了宏观描述。20世纪下半叶的新诗研究可以分成三个时段,即政治论诗学时期、观念更新期和文体建设期。20世纪下半叶的新诗研究有两个成果相对丰硕的领域:诗人个案研究和新诗文体研究。而治史、台湾诗歌研究和新诗自身的转型等领域尚待加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抒情诗为中心的中国诗歌历来被看作是文学中的文学。由于诗的辐射与渗透,诗美成为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同样,诗论是文论中的文论。对于中国古代文论而言,诗论是它的源头和带头学科。一部中国古代文论史基本上就是诗论史。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实现了从抒情到叙事、从传统到现代的转移,新诗在现代文学图谱上的坐标发生变化,现代诗学也面临崭新的理论课题。
    中国新诗研究几乎与新诗同时起步。1918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1号发表的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9首诗,通常被视为新诗的最早作品。胡适的著名论文《谈新诗———八年来的一件大事》,被誉为初期新诗研究的“一根大柱”(茅盾)和“金科玉律”(朱自清)。这篇文献写于1919年10月,比9首作品晚两年,却比胡适1920年3月出版的诗集《尝试集》早了近半年,而《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的第一部个集。
    但是,新诗研究在其后的发展并不理想。与古代诗学这座富矿相比,现代诗学一直是一个贫瘠地带。究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新诗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急先锋。但是由于对“新诗”的“新”的误读,新诗发展得不尽如人意。而理论的发展从来要仰赖理论对象的发展。其二,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新诗理论是中国诗学的现代形态。但是由于五四时期开始的对传统文化情绪化的偏激态度的影响,新诗理论与几千年传统诗学基本隔断,造成自身贫血。其三,现代中国长期的战争与动荡的生存环境,使得新诗缺乏自我关照的外在条件。在上个世纪上半叶,新诗研究只留下了艾青的《诗论》和朱光潜的《诗论》等为数极少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它们,刚好代表了现代诗论的两种范式:诗人谈诗与理论家谈诗。诗人谈诗的基本出发点是将诗保留为诗,往往是化入诗的内部去谈诗。他是感性的、印象的、经验的,同时又是非体系的、准科学的,诗论往往只是对于他自己读诗时的接受状态的描述。理论家将诗化为学术研究对象,往往是站在诗的外部谈诗。他是智化的、演绎的、分析的,同时又是推理的、学理的,其诗论往往是对诗的非诗化处理。两种范式的相反相成是诗学的最佳结构。
    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就是从这样的起点出发的。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文学评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