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茅盾小说模式的核心就是以小说演绎一个既定的政治命题,这本是小说创作之大忌,可多少年来,我们却一直奉为典范,助长了小说创作中的教条主义、公式主义倾向,束缚了...
伯群兄: 您好!惠赐大著《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日前收到,不胜感激!大著气魄宏大,功力扎实,材料丰富,令弟由衷赞佩。然而,不必讳言,书中的不少观点,特别是《结论》中的...
施蛰存先生今年已经九十五岁高龄,从他十七岁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八年的文坛生涯。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分析小说家,并且通过他主编的三十年代...
内容提要 刘小枫在论述鲁迅价值情怀上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批评恰好从反面说明了鲁迅的深刻性。鲁迅以理知为基础的价值意识正是中国20世纪价值经验的宝贵财富,它奠定了中国文化...
鲁迅文论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鲁迅文论的地位可以无限地推崇。为什么要谈论此问题呢?因为在我接触到刘再复、李泽厚先生的论述时,感到实在难以苟...
2003年第一期《文艺争鸣》上刊发了袁良骏先生的 《学术不是诡辩术——致严家炎先生的公开信》,拜读之下,我真是大长见识,知道“文革”过去了这么多年,世界上竟然还有如...
80年代中期以来,施蛰存研究呈现出越来越繁盛的趋势,呈现出向纵深掘进的可喜迹象。但是,施蛰存研究一直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甚至是空白。研究界对施蛰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
良骏兄: 《文艺争鸣》杂志2002年第6期刊登了你给我的公开信,当时我在日本,由我的同事从网络上传来,但到了日本,有些文字已“面目全非”了,如“旧文学”变成“日文学”之类...
博多湾在日本九州岛的北部,常年水色明媚,岛影绰约。历史文化名城福冈沿湾而立,占尽海涛松风之雄姿、山光水色之神韵。郭沫若在这里生活了6年左右,在他近90年的辉煌生涯中所...
关于鲁迅与方志敏信稿的关系,我在1981年第2期和1986年第3期的《绍兴师专学报》上发表的文章,指出鲁迅保存的不是《可爱的中国》、《清贫》两稿,而是给党中央的信和其他文稿;《...
讨论的必要性 处于世纪之交,总结百年的历史行程,展望未来新的前景,自然地成为思想文化界一个重要话题。人们因而常常谈到五四和五四精神,也这样那样地谈到鲁迅和鲁迅精神。...
不论怎么不愿听人议论新诗,也不能不承认其中确有需要我们反思之处,当此之时,听到新诗在“鲁迅文学奖”中“火”了一把,真似“柳暗花明”,为传来新诗走出低谷的信息而欣喜...
《收获》杂志2000年开设了“走近鲁迅”栏目,上半年3期,已见发表9篇有关鲁迅的文章,有回忆的、有对鲁迅思想、精神深入研究作出新解竭力颂扬的、也有对鲁迅为人为文作出审视、...
朱寿桐先生在2000年第3期《新文学史料》上发表的长文《日本博多湾风物与郭沫若研究的几个间题》,我饶有兴趣地拜读了,颇有获益。朱文最后一大段,论证了创造社成立时间。这一...
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的贡献及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文学史已有公论。然而仅凭这些,诗人是无法获得超越历史时空的关注的。历史启示我们,愈是复杂的人物愈有魅力。当并不轰轰烈烈...
我目睹诗坛之怪现状已十年有余了。这十年,诗坛真个是“阶级斗争”最激烈的地方。但这并没有熄灭我对诗歌的那份偏爱,我依旧关注为数不多的我认为的几个特立独行的诗人,杨晓...
内容提要 如何分析徐志摩于情爱生活中的态度,以及由此引出相关的梁启超态度、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感情问题,苗雪原先生著文提出一连串新的见解。这些见解,证据不够充分,分析明...
从80年代开始,文学界的“阴盛阳衰”便成了一个经常被人谈论的话题。当政治经济的话题从文学主题的宝座上谦逊地退位以后,似乎男作家们也随之被挤到了文学园地的一隅,最精彩...
内容提要 胡尹强先生的新著《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彷徨新论〉》,对鲁迅的作品进行了富于个性与创意的解读。本文就“精神胜利法”是否成为“中国国民性痼疾的集合点”,...
读了邓晓芒先生1999年3月发表在《开放时代》的《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评析》受益匪浅。但笔者细读之余,对文中给当代女性文学总的价值定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