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论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鲁迅文论的地位可以无限地推崇。为什么要谈论此问题呢?因为在我接触到刘再复、李泽厚先生的论述时,感到实在难以苟同。 鲁迅文论之历史地位 刘再复说,鲁迅“无论在艺术创作上还是在艺术理论上,都为我们民族争得了巨大的光荣”、“鲁迅的成功已经是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公认的历史事实”。显而易见,刘先生认为,鲁迅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均具世界地位.对于一个作家及其作品,无论如何评价,都是无可非议的,关键在于,论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严密论证。我们就以刘先生较具代表性的关于鲁迅悲剧观的研究和论证为例。在《鲁迅悲剧观探索》里,作者认为:鲁迅“尽管他没有建立美学理论体系,但它却有很深刻、很精辟的美学思想。……构成我国的一种美学思想宝库。”我认为,一个认识,若要取得历史地位,必具精辟性及深刻性。在两性中,精辟性具根本性,它决定该认识之命运,没有新鲜独到感,老调重弹或旧论翻版,必不可成一家之言。深刻性,展示了该认识之质的厚度。就拿鲁迅先生关于两种悲剧的认识来说,具有上述两性么?答案应是否定的。刘先生自己也举例说:“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至于鲁迅创作实践,刘先生说:“鲁迅小说最卓越的成就,正是创造了一批暴露这地狱的真实、‘破坏’这地狱的假面的最深刻的‘平常悲剧’。”但作者在论及西方悲剧创作史时又说:“到了19世纪后期,由于社会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英雄意志的神奇力量逐步被科学力量所代替,关于人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改变,于是,作为人的文学也在自己的阵地上改变了人的位置,于是,一部分英雄悲剧让位于平常悲剧。这个时期出现的现代文学悲剧大师……创造了最杰出的平常悲剧。”可见,刘文自己也在不断地表明,无论在理论认识或创作实践上,鲁迅先生都不是一个开一代风气者.所以在这一议题里,鲁迅先生的著作是缺乏“很宝贵的思想颗粒的”。于另两个专题:“悲剧发生的双重原因”和“鲁迅悲剧观的科学性”里,更难以被鉴定为“很深刻、很精辟的见解。”悲剧产生有其社会原因,也有作品中人物的自身原因,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实例,在鲁迅先生之前几乎是信手可拈的。至于所谓“悲剧观的科学性”,也即“不是主张悲剧艺术注定要向悲观主义,也主张悲剧应具有改革社会的‘建设’意义、思想意义”,那更不存在精辟性。早在1888年,恩格斯就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段话语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即要表现事物的本质—它当然与发展理想相关连。让我们来看一下“鲁迅关于悲剧本质的见解”。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