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先生今年已经九十五岁高龄,从他十七岁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八年的文坛生涯。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分析小说家,并且通过他主编的三十年代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现代》,培植出中国现代文学最成熟最完善的现代派,使现代主义进入中国现代文坛并形成气候,造成中国文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足鼎立的现象。施蛰存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和对中国文坛的贡献是不能低估的。 在目前传记文学云涌的情况下,却没有一本《施蛰存传》。十年前,我对施蛰存先生说,我想写一本《施蛰存传》,施先生说:“你写我的传记,肯定写不好,因为我的文学方面多,你未必能全面理解,单写我三十年代的创作,加以评释,容易见好。”我尊重施先生的意见,没有写施先生的传记,这十年,我企盼能有人全面理解施先生而写出关于他的传记、评传之类,但没有。十年过去了,我只能以我的能力写这个传略。 施蛰存先生一生除小说创作外,还做了许多工作,施先生说:“我的一生开了四扇窗子。第一扇是文学创作,第二扇是外国文学翻译,另外则是中国古代文学与碑版文物研究两扇窗子。”其实,施先生还开有一扇窗子,这就是做编辑工作。他三十年代既开书店又编杂志,特别是他主编的大型刊物《现代》,在“左联”被破坏的情况下,将中国现代大多数左翼进步作家聚集在《现代》,创造了中国现代办刊史上的奇迹。 施蛰存,原名施德普。曾用名:施青萍、青萍、安华、李万鹤、柳安、苹华室、蛰庵、陈蔚、曾敏达、北山。 1905年12月3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一月五日)生于浙江省杭州水亭。“水亭余址傍宫墙,古屋三间对夕阳。”父亲施亦政,字次于,曾在浙江仁和县学习,与马叙伦,黄郛同窗、同进学,为知交。施家虽世代儒生,但当时已罢科举,父亲失进身之阶,家道清贫,没有资金入大学堂,只有以佣书授徒谋生。1909年,被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陆公勉济看中,施父才被邀至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做文犊,兼掌管藏书,于是,全家迁往苏州。在苏州,先租住乌鹊桥弄沈家房屋,沈家有花园,园内有紫藤,花开甚盛。在乌鹊桥弄居住不足一年,又移居醋库巷赵家新屋,租住南向屋三间,庭中有两棵桂树,开花时满院飘香。1911年元宵节,父亲为施蛰存举行了开蒙仪式,堂中铺红地毡,烧一对红烛,拜过至圣先师神位之后,随父亲读三遍“天地君亲师”五字。第二天便入邻居徐老夫子的私塾学习,开始读“天地元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第三字本当为“玄”字,因避康熙讳,改读“元”字。一本《千字文》半年就读完而且背熟了,虽然不很懂得它们的意义,但半年内就认识了一千个字。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