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终结这个问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我们通过对他们的文章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他们除了都是在说文学的未来的命运之外,说的其实不是一回事。 误解一:文学观...
近些年来,我国文学理论界不少人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重大的理论问题日益失去了兴趣,过分地把注意力倾注在一些细碎、琐屑、理论意义十分有限的问题上。诚如王元骧所说,当前中...
内容提要 西方学者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命题引入我国,引起关于当前文学危机的讨论。德里达把文学“终结”的原因归结为“距离”的消失,颇具启发意义。对“文学即距离”应如何...
看了《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4日头版陶东风先生的文章《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一文,觉得非常惊讶。陶东风先生既然来说这个大题目,那么对“目前的中国”和“庄子的精神”...
内容提要 中国现代小说是由现代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为了促进社会文化变革而共同呼吁和建构起来的文体。自诞生以来,其就作为文化武器,积极参与到救亡图存、建构民族国家历史...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成名久矣,特别是《花间一壶酒》、《兵以诈立》两本书更是使他由严谨学者摇身一变成为畅销作家,声名鹊起,震动江湖。裹挟这两本书的声势,李零先生再度推出...
内容提要 本文不同意章辉博士《蒋孔阳: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与终结者》一文对蒋孔阳美学思想的批评,认为蒋先生的美学思想在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突破认识论美学的理论框架和...
今年初,一本厚达400多页的书送到笔者手中,是胡晓明先生编辑的《读经:启蒙还是蒙昧———来自民间的声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这本书记录了发生于2004年下半年、一...
内容提要 实践美学的人学观不但表现出对于现代人类学成果的滞后,而且表现出对于一百多年前恩格斯人类学研究水准的滞后。而将“劳动”这一概念绝对化和神秘化,是其集中表现。...
于丹讲《论语》的是非,是依据文化常识,学术常识就能判断的,本来是很清楚的,并不需要繁琐的考察、论辩。然而,当前中国文化状态就将这个是非判然的文化事件,变成了令人有...
内容提要 章辉机械地把实践论与存在论对立起来,贬低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维度,虚化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美学研究的价值,错误地抛出“告别实践美学”的口号;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
内容提要 人与动物的区别,最终表现为实践的自由及其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说,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能够审美的人,审美的人越来越离开动物界,成...
学术:一种知识生产 在《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上梳理“学术书评”,总有点勉为其难,因为这毕竟是一份面向包括许多非“学术人”在内的读者的报纸。但话也说回来,既然是一...
对于成长中的报告文学来说,文化市场化背景无异于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出现已经并将继续给报告文学带来如下机遇:一是主流经济话语所带来的“去意识形态”倾向有利于...
内容提要 本文对苏力《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一文提出商榷,主要观点是:1、在元杂剧《窦娥冤》中,桃杌把窦娥判斩并不如苏文所说“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出”的...
《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发表了蒋寅教授的《对“失语症”的一点反思》一文,文章对近年来“失语症”这一概念及其“理论魔力”在学界广泛流行从学理上进行了“认真剖析”,并得...
一 自04年从网上偶然得知苏力先生正在写作《法律与文学》[1]一书后,我一直对苏力的这本书满怀期待。但是,待到本书真的出版时,我却没有了买的冲动,几次从书架取下几次又放回...
程千帆(会昌)先生是我服膺的学者,其夫人沈子苾(祖棻)先生是我钦佩的词人,两位先生的著述均益我良多。千帆先生的见解我曾加徵引(见《清波杂志校注》353页,中华书局199...
内容提要 慕唯仁(Viren Murthy)·芝加哥大学 原载 “在每一个时代,我们都要付出新的努力,以在随波逐流的势力将要吞没传统之时,将其拯救出来。”[1] 大约15年前,中国知识界陷入...
内容提要 沦陷区文学评价中存在“三大分歧”。本文认为,对沦陷区文学要作具体分析;张爱玲不是“远离时代与政治”的人,她的作品也不是“时代的艺术”;对张的评价既要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