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先生相隔十年的两本著作《中国新文学图志》(以下简称旧著)、《中国古典文学图志》(以下简称新著)均以图志名书。“图志”一词非其所创,取以名书也不自此始,但著者将...
报告文学的粗鄙化主要体现在趋利与媚俗等方面。这无疑是向报告文学举起了软刀子,是对这样一种特殊文体的致命伤害。 2006年的报告文学值得看重的应是介入现实“焦点”的一些作...
当代文学为何危机四伏 市场经济在冲击我们的文学。但这并不是文学必然产生危机的理由。因为受电视、电影和市场经济冲击的不止是我们中国的当代文学。那些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从...
报告文学创作历经新时期的繁荣后,进入新世纪以来,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身为多年在一线的创作者和长期从事文...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谭霈生撰著的《论戏剧性》一书,是当今剧坛一部少见的理论性较强、系统论述“戏剧性”的力作,其功绩自有评说。 戏剧的审美特性——“戏剧性”,是一个...
当今文坛发生的很多事件,有时未必一定与文学有关。譬如顾彬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无端指责,譬如白烨与韩寒的冲突。顾彬不喜欢一些中国的作家作品,那是他个人的口味,不见得中国...
在文学史上,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作家的处女作就是他们的成名作,甚至成为他们的代表作。这种现象,中外皆有,外国的有小仲马的《茶花女》,莫泊桑的《羊脂球》;中国的有鲁...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这位借助电视传媒在传统经典领域一路攻城略地的影视学博士,从以“心得”方式解说《论语》开始,便触动了人们对如何解读、传播文化经...
最近几年,由于希利斯·米勒的一次学术讲演,关于文学终结的话题在中国文学评论界被炒得沸沸扬扬,各年龄段都有学者先后参与了这个话题的讨论。综观中国学者对文学终结问题主...
随着电视“讲史热”而翻卷出来的许多专以“述史”和“论史”为务的散文作品,其实只是一种缺乏创 意的形式模仿和思维抄袭,散文创作领域原有的那种立足现实面向历史的文化忧患...
“核心期刊”之遴选与设置,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的灾难,成为孳生学术腐败的温床,这一点已越来越成为不争而显见的事实了。 近读钱荣贵新著《“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中国传媒...
人们有很多理由对当前的文学批评表示愤怒和不满。其中,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或许就是有些批评家骨子里的出尔反尔与见风使舵。他们不是忠实于文本的细读和基本的学理,而是依赖...
内容提要 人类进入网络文化时代,电脑写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引发了思维方式的巨大革命,写作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思维的变革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写作者透过电脑彼此...
书有自己的命运,书评又何尝没有自己的十字架。诗人奥登论书评家:“一般说来,当我们阅读一个有学问的批评家的书评,我们从他的引文里获得的教益,要比从他的评论中获得的教...
我不是考究型的人,也不是整天索引资料的人,我只是一个本真的人,一个本能者,一个热爱本能的文盲。 我只是个文盲,文盲只面对未知。未知才是我的方向。探索未知才是我的工作...
我对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的了解,是因了他的《中国文人的自然观》,这本书我在十多年前就已认真读过,而且收获颇多,后来,又很郑重地向我的学生推荐。说实在的,我对海外汉学...
“文盲行动”这四个字起初进入我的眼帘时,很快就被我忽略了,因为在这样一个有着种种全球化特征的21世纪,人们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因此仍然留恋...
《文汇报》曾刊登过舒芜先生的《“国学”质疑》,此作名为质疑,实为否弃。读过该文,我很难认同它对国学的态度以及潜伏在文本之后的二元对立思维。 舒芜先生反国学,这是他的...
内容提要 尽管《对文学理论学科性的反思》中有一些正确的意见,但从总的情况看,却存在着诸多背离学理的地方———或用错概念,或自相矛盾,或模糊学科界限。尤为严重的是,该文完全...
在我们不断鼓吹“法治”和制度崇拜的今天,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制度化的时代,文学这种被现代定义为“想象”和“虚构”的东西也越来越摆脱不了各种权力制度的规制。现代文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