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袁良骏先生杂感《热风冷眼学术随笔的“三忌”》(载《北京日报》2001年12月2 日文艺周刊),不能不令人击节叫好。袁先生这篇短文,切中了当前学术随笔繁荣景象 中存在着的某些...
内容提要 “实践美学终结论”是一种极其有害、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论调,而且,实际上实践美学没有并且也不会终结,只会与时俱进,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首先,实践美学...
近日读到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判———为中国文学经典解毒》(王学泰、李新宇著)一书(以下简称《批判》),颇有些感慨。首先是钦佩“两位博导”怀有巨...
关键词 传记文学 要素 危机 传记文学作为多种文学题材的一种,在目前文坛上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景气风潮。从文学和社会思想上看。这种风潮的本质就是人们对于“他者”生活方式...
《型世言》自从被法籍华裔学者陈庆浩先生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影印出版,至今已有11年。据笔者统计,十多年来研究《型世言》的论文达六十余篇,各种点校本也有十多种之多...
2005年,于丹藉“国学热”的东风,在央视这个超级厨房里,用《家庭》、《知音》的操作方法,把阳春白雪的《论语》,熬成一锅心灵鸡汤,放到下里巴人的面前,让孔子戴上一副“知...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 黄沙...
自从王朔发明“大粪”一词,我便对这个词发生了偏爱。现在我迫不及待地把它用在对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评价上。或者更准确的描述,那就是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实实在在只...
捧读《当代》杂志2004年第1期,“直言”栏目,照例是李国文的长篇随笔打头阵。李先生近几年来孜孜以求地向故纸堆掘料,以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写了无数宏文,也出了好几个在全...
在所有的大众传播中,我认为互联网的传播还应从中区分开来。因为它在这个高度虚拟的世界中,最大限度地确立了大众主体的地位,削弱了媒体控制和操作的因素。网络上常出现一些...
一、“国学热”与“经典热”背后的忧与喜 一般地说,国学就是指中国的传统之学。过去有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即经学(包括小学),史学,也叫乙部之学,子学,集部主要是辞章之学...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书法家王羲之和孙绰、孙统、谢安等41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境内兰亭集会。曲水流 ,畅饮赋诗。时人将这些诗汇集起来,成为《兰亭诗集》,...
多年以来,“先锋批评” 总是一切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终结”事件的“在场者”,因为它的基本存在方式即是以持续不断地宣告“他者”的“终结”确认“自我”的无限“在场”。今天...
●旅居海外十多年的我每次回国,都难免大惊失色,自觉十分“愚昧落后”,跟不上形势。这里说的形势非仅指社会观念,而是社会观念骤变在文学意识形态领域的反馈。 ●深厚而美艳...
内容提要 中国当代文化批评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它丢失了文学性,而在于其批判精神的不断流失。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越来越多地借用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色彩的理论资源使得文化...
网络文学即与网络有关的文学。它起码有这样两类:一是印刷类文学的网络化;二是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原创文学又可分为三类。一是虽然发在了网络上,但只要质量过关,以印刷方式...
内容提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但文艺复兴是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的。当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转化为主导性的...
杜甫的《羌村三首》是著名的诗篇。其中第二首的开头四句是: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对于第四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可以清代著名的杜诗专家仇...
内容提要 文艺复兴不能带来个人的独立与解放,人类个体的确立不是因为有了个体性的艺术,而是因为有了个体性的生产方式和保障个人个性化的“资本”。指望文艺复兴带来个体的解...
特邀主持人:朱寿桐 主持人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人气很旺。这不仅是指这个专业研究生招生报名总是十分踊跃,更是指有许多本来可能与本专业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也纷纷加入中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