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派”怀疑古文献的真实性,并以“疑古”精神研究古史。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撰文《走出...
想把自己古代化,书就难懂。 想把古书古人现代化,那就不难懂。 ——摘自金克木《〈论语〉是一部现代派小说》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山震”,说大山临盆,发出巨大痛苦的呻吟...
儒的概念在今天已难以确定了,有布衣儒与贵族儒,山林儒与台阁儒,事功儒与隐逸儒,等等。概念的不同所导致的各种争论,使不同的学派浮出了水面。我所感兴趣的是对儒学的批评...
李零先生以《丧家狗》来命名他解读《论语》的新作,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也就是褪去了圣人色彩的孔子,他认为这个真实的孔子是个唐吉诃德,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
关键词 金庸评价 新剑仙派武侠小说家 严肃文学 通俗文学 [小记]:2003年9月21日,中国现代文学馆邀请我和范伯群先生对谈“两个翅膀论”问 题。虽各执一端,唇枪舌剑,但毕竟见仁见...
近读胡文辉先生《〈英雄〉与〈鹿鼎记〉》一文(刊《东方》杂志2003年第8期),有些感想。请允许我先引用结尾部分的两个结论性段落: 《鹿 鼎记》和《英雄》透过历史演义...
自2003年11月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与《文艺研究》杂志社召开“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学术讨论会并编发了相关的文章以后,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 问题引起了学术...
目前,国内文艺学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所谓的“文学性扩张”。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后现代转折”从根本上改变了已有的“总体文学”状况,即文学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追求被...
当代批评应该是有距离的批评和研究 程光炜在《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发表《当代文学学科的认同与分歧反思》一文中指出:“当代”的批评、研究,也应该是“有距离”的批评和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就当前中国文学理论论争中的如下流行命题进行反思:“日常生活审美化”、“眼睛的美学”、“文学的终结”和“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这些命题涉及到美学和文学理...
华夏呼唤盛世史诗 熊召政 少年时读杜甫的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不大理解其深意,只是困惑,好运当头的人,为何写不出好文章来。稍长,读辛弃疾的词“栏干拍遍,无人...
又央1993年发表《〈野草〉:一个特殊序列》(《鲁迅研究月刊》第5期)将鲁迅与许广平的恋爱过程及心理变化,作为影响鲁迅创作《好的故事》、《过客》、《死火》、《腊叶》的直...
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剥夺论”一度甚嚣尘上。据说其始作俑者是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虽然我始终对这一论调报有质疑的态度,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反驳它。直到最近我才认识到...
内容提要 当下的文学批评正面临种种诘难与怀疑,批评的品格发生了蜕变,批评的信誉也已降到了冰点。如何客观评价当代文学批评的功过,既诊断出文学批评的“病症”,又开辟出文...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具有双重涵义。其一,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重写文学史”的命题,因为他通过批判五四文学的霸权,确立了“被压抑的...
最近有个现象,有点奇怪。几位青年学者著作刚一面世,随即引来骂声一片。比如李零教授解读《论语》,用“丧家狗”做书名,立刻不得了了。博士解说李白,用“古惑仔”打比方,...
内容提要 鲁迅与施蛰存的论争,决不是鲁迅与施个人过不去,而表明了鲁迅对穿西装的复古派 保持着应有的警觉,是事关新文学健康发展的问题。鲁迅作为旗手在护卫新文学,施蛰 存...
批评是刀。批评是手术刀,看准了病灶一刀下去,病患解除疼痛尽消。批评也是理发刀,能将多余而不雅的毛发修理得干净利落,却又丝毫不伤肌肤。批评这把刀要是落到别有用心或缺...
关键词 《博览群书》2005-10-7 一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整理出版了李健吾先生当年以“刘西渭”笔名发表的《咀华集》和《咀华二集》,以《咀华集·咀华二集》的书名,列为...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知识分子的名篇,连续多年都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自从茅盾作出“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没有社会意识,卑谦的利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