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批评应该是有距离的批评和研究 程光炜在《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发表《当代文学学科的认同与分歧反思》一文中指出:“当代”的批评、研究,也应该是“有距离”的批评和研究。它要求研究者(批评者)自觉地与研究对象(作家、作品)拉开心理距离,避免在认同中被对象“同质化”;它赞成以一种“审视”、“怀疑”、“追问”的方式,而不是与研究站在“同一立场”、以思考和想像的方式进入后者的文本世界;有时候,它会肯定研究对象的主张,但更会追究它为什么要“这样主张”的创作动机和历史逻辑;它甚至会把自己置于一种冷漠的精神状态,以严峻挑剔的态度与研究对象开展精神“对话”。正是因为这种“距离”的存在,当代文学研究才有可能称得上是一种“研究”,是一种“学科”性的工作。 文学理论批评存在的缺失显得更加突出和严重 梁胜明、牟豪戎在《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第4期发表《文学评论应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一文中指出: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相对照,当前文学创作缺少的是:(一)缺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主心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文艺界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倾向。就以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来说,政治不仅被淡化、疏离,而且被否定或排斥。这是造成许多文学创作内容卑俗浮浅、思想境界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缺少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主旋律。尽管我们党千呼万唤,并采取各种措施予以扶植,但堪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文化的有艺术魅力的主旋律作品还是不多,精品力作就更少。(三)缺少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献身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四)缺少艺术创新所应具备的思想与艺术的综合素质和全面修养。现在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在思想文化修养和生活审美实践方面,较普遍地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憾。要诊断当前我国文学创作中的症候,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我们的文学理论批评存在的缺失,与文学创作存在的缺失相比较,显得更加突出和严重。 原载:《文艺报》2007年08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