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是清初疑古派《诗经》学的代表著作,姚氏以文学的眼光涵泳《诗》篇,用疑古的态度寻绎《诗》旨,在清代《诗经》学上独树一帜,对崔述、方玉润等...
文学性程度不高,是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容易让人尴尬的问题。在新世纪探讨这个话题尤其重要。这不是我们愿望上要抓艺术质量、推动文学繁荣的问题,而是我们在理论上还...
内容提要 依宋代科举定式所作的律赋,我们称之为“宋体律赋”。宋体律赋在唐体律赋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命题范围、韵数、用韵次序及韵书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当严格的趋向,其格法...
内容提要 《孟子·离娄下》中“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语,论者多作“《诗》亡然后《春秋》作”,将“诗”理解为文本之《诗》。鉴于先秦时《诗》未曾衰亡,而诗歌创作的衰竭则是一...
内容提要 不少评论家把柳永和苏轼分别看做“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对立词派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苏轼很不满意格调日趋卑下的婉约词,而不少柳词正是格调不高、“浅近卑俗...
一 在今天重提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有没有必要呢?我想会引起不同看法。因此,我想就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与可能性来谈谈我的看法。 不可否认,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曾经困扰了文论界几...
我是散文编辑,业余时间,贪看足球。有趣的是,当下的散文现状和足球现状差不多,散文家和职业球员的劳动较少获得受众的尊敬。举个例子说吧,小说家们每年总有几位因其作品的出色而...
内容提要 在公安派形成之初和鼎盛之时,公安派作家不知道徐渭为何人,也没有读过徐渭的诗文,因而徐渭对公安派的形成和盛张其实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袁宏道识出徐渭时,公安派的...
内容提要 国外有不少文学史家,都曾对文学史写作提出了质疑,即他们对通常所认为的文学史能够解释文学审美特点的看法持怀疑态度;国内也有学者对文学史写作的合理性、可能性提...
最近,陈晓明先生在一场名为《中国当代文学现状》的讲座中,提出:中国当代文学是“向死而生”的文学。他认为文学在创新意义上面临的一种绝境,宣称“文学已死”,同时又提出...
《顽主》(1987)讲述三T公司开展“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业务的“荒唐”故事,在这里连人的情感也可以被替代或虚拟:业务员杨重代替王明水大夫与其女友刘美萍约会,另一业务员马...
长期以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被人混为一谈,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激烈的全盘反传统的态度被认为是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革命的力量关键之所在。这给中国新文化运动...
自从王德威发了一声威,说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之后,晚清成了现代文学史家们众目所视的焦点。就是在晚清文学体内,追寻现代文学发生的缘由。这正是这一学术观点的深长意义。现...
内容提要 词学界普遍认为北宋著名词家晁补之是追步苏轼词风的,但缺乏应有的论证。晁补之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歌咏、桃源世界的构想、夫妻感情的抒发、宗族亲情的表达、自我心迹的...
内容提要 一、“当代”文学的重新提出 尽管在教育部门颁布的学科分类和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当代文学”似乎已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概念。它指的是对1949年至今(时间)发生在中国(地域...
内容提要 今华容县由古华容县沿袭演变而来。华容胡氏族谱所记载的胡刚、胡宠、胡广等汉代历史名人,清楚地证 明,古今华容一脉传承、同为一地。1999年修订出版 的《辞海》关于“...
内容提要 2003年6月《文艺争鸣》集中发表了有关“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一组文章,被认为这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由此美学文艺学界展开了对“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争论,至今仍方兴...
本雅明1936年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录音和电影技术的出现,使机械复制第一次获得了独立于自然和现实,独立于艺术作品“原作”的价值,它以一种复制的...
内容提要 蒲松龄的民族问题,学界一直有争议。本文从《元史》中关于路总管人选的任用原则和《晋书》中有关蒲氏远祖蒲洪的记述等两条史料,证实蒲松龄的远祖在南北朝之前很可能...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先秦文献记载,对“不歌而诵谓之赋”的传统定义提出商榷,并考证了在春秋赋诗活动中,赋、歌、诵的本义,指出赋是诗的表达行为的总名,诗可歌可诵,所以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