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我们不把文学,特别是高雅文学仅仅看作是娱乐、教育或寓教于乐,而是知识分子主体间的交谈与对话,把文学,特别是高雅文学的根本性特征定义为知识分子间性。文学,特...
内容提要 语言转向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状态的一种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文学语言研究格局。本文重返80年代中后期的学术背景,对语言转向拉动的文学语言研究进行再思考,分...
内容提要 审美疲劳作为一句流行词语反映时下的许多现象,实际上,审美本身无所谓疲劳,审美疲劳究其根本是身体里的欲望疲劳。这种偷梁换柱显示出时代的一种症候,即有意无意把...
当下有那样一类商品:款式考究,包装靓丽,但折卸开来,内里的构件和货色却是一些舶来的膺品,或陈年的积垢。当下也有这样一类文章:中外古今,旁征博引,转换话语,排铺词藻...
近一个世纪以来,鲁迅的人格与思想一直在被人们无限地丰富着,然而这些心怀善意的人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丰富如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异成了具有霸权性质的“剥夺”,...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变迁,必然导致人类伦理观念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而文学伦理批评内涵必然也会出现不同于传统伦理批评的质的改变。可以这样说,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人类...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12月1版1次的《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史学史·史料》两编,包括名词术语、事件、人物、典章制度、著作等,全书共收一万一千二百余...
关键词 命名情结 阐释 文学批评 理论创造 文学批评具有一种理论创造的自觉。现代文学批评实践更是一种富有成果的智性活动。现代文学批评主要是通过命名和阐释活动来进行理论创...
10月15日,拙作《不该收的收了,该收的却没有收——〈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史学家”条目中存在的问题》在《光明观察》发表;16日,《新京报》记者张弘先生对笔者、《大辞海...
内容提要 新诗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值得省思的现象:理论对于新诗的功用及其局限。出于各种不同动机、针对新诗而作出的理论言说和表述,实际上已经参与了新诗自身的建构。所有零星...
一、关于“纯文学”的反思 去年,当代著名的批评家李陀和吴亮在网络上进行了一场小小的争论,① 起因是已经很久不介入当下文学批评的吴亮“突然”读到6 年前李陀发表在《上海文...
注重消费中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内涵 云德在《求是》2007年第19期发表《文化中的国家形象》一文中指出:如果过于放纵文化产业化中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过分倚重文化的娱乐功能...
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题目是《世说新语》的作者问题。正如诸位所熟知,《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此书内容所涉及的时代,是从后汉到南朝刘宋时期近三百年时间...
德里达有一种说法,把文学称之为“一种奇怪建制”,建制的英文是constitution,可译为惯例、体制,现在用在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方面译为“建制”。在德里达看来,文学是一种奇异甚...
内容提要 “新时期”到来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新繁荣,正是肇始于30年代左翼文学研究“热”。但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热度却逐渐冷却,以至于到了左翼文学被忽略的程度...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具有神性情结的人看来,花草中隐含了“神”(譬如上帝、佛陀、真主、湿婆等神灵)的灵光;而在世俗常人看来,花的魅力首先来自它的鲜艳、芬芳、...
杨光治先生《古诗文误读何其多》(4月5日《羊城晚报》“花地”版)一文提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静夜思》)中的‘床’,大多读者和马茂元教授等名家都想当然地将它理解为睡...
现代文学是迫近于人及人之终极理想还是更远离了这一切。当现代文论在追问“文学是什么?”“文学理论是什么?”这类本源性的问题时,实际上,是现代文论进入“现代性”或曰“...
内容提要 《王道祭杨筠文》自1958年公之于世,即受到海内外王梵志诗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均肯定它是辨明王梵志信有其人的珍贵资料,对弄清诗人之生平与时代具有极高的价...
2007年8月底,北大教授陈晓明在《中华读书报》发表了《向死而生的当今文学》一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命题。但当代文学能否“向死而生”,仍在于我们能否明晰“文学死了”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