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估中国当代文学 李朝全在2007年12月5日《中华读书报》上发表《重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就》一文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成就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可是,人们对当代文学的评价却...
主持:何言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加:傅元峰(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 羊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
在今天来说“读者已死”,要冒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人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思想无力、却又要哗众取宠的行为。因为,这个命题会让人马上想到,这看上去很像是对尼采、福柯和罗兰...
●长期以来,在“文以载道”的语境中,我们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漠视文体的存在,较少注意文体对于文学的意义,“文学史”于是也就成了“思想史”,文学研究只是将文学视为思...
刘永翔先生在《读〈宋诗选注〉》(收在《蓬山舟影》一书中)之二〈关于此书的注〉中,先引钱仲联先生的意见:"钟书先生在这注里全部挖出脚跟,三分之二的诗都讲了有来源,什么...
前一阵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以下简称《大明王朝》)在各地电视台热播,引来了各式各样的议论。本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不过,尽...
内容提要 摩罗先生认为精英知识分子“一直严重脱离民间社会”、与底层民众对立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国现代小说一直存在着大众化的传统,老舍与赵树理就是与底层大众精神世界和...
内容提要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剧坛掀起了一股反语言的浪潮,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法国戏剧理论家阿尔托倡导的“形体戏剧”①理论,这一理论思潮的主张和表现主要有两点:1、取消...
最近读到刘世南先生《谈诗注的"挖脚跟"》一文(载《博览群书》2006年第4期),作者虽尝受钱默存先生奖掖,却史鱼直道,不肯苟同,对《宋诗选注》的注释方法提出了异议,具见"我...
读了永翔先生的文章(《文汇报》2006,7,23),特别欣赏他"挖脚跟"这个比喻。现在大家都讲西方的阐释学,而不大讲中国的注释学,这篇文章的一大好处,就是生动、精准而有趣味地...
●文学创造是一项充满了无奈和悲剧性的事业。只有大师才能整体提升一个时代文学的精神高度。 ●大部分中国作家都匍匐在不同的利益诱惑下,文学生态如此恶劣,精神缺乏基本的独...
内容提要 文艺复兴不能带来个人的独立与解放,人类个体的确立不是因为有了个体性的艺术,而是因为有了个体性的生产方式和保障个人个性化的“资本”。指望文艺复兴带来个体的解...
从胡适在美国试验现代白话新诗,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新诗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文体形式。不仅在大陆,即使在台湾、香港和海外华...
内容提要 “词之起源”是词学研究中的千年学案。唐人自述其歌词曲调主源乃“采民者”。宋以后至今,逐步形成“长短句源流”说、“填实泛声”说、“胡乐入华而词生”说等主要观...
内容提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但文艺复兴是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的。当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转化为主导性的...
新年伊始,上海《文学报》改版,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凸显活泼,最可贵思想开放,对不同意见给予平等发表机会,开展学术讨论,敢于保护少数意见,在文学领域带了个好头。 改版后...
可能是受到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父母的熏陶,我从小格外喜欢民间文学,后来到出版社工作,就经常注意民间文学方面的作品和学术研究著作,也经常希望自己能够编辑这方面的图书。...
最近读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的《品人录》一书,我感到他虽然对项羽、刘邦、韩信等人的定性褒贬,大体上合乎情理,但对曹操、武则天等人的定性评价则不太合乎实际。该书把...
最近几年,文学的死亡成了一个颇为热闹的话题。话题的起因,殆与“可视文化”的日渐隆盛有关。人们对“图象”的依赖,使得电视和网络取代了书籍,使得娱乐化的观看取代了思考...
在《什么是文学?》中,萨特论证了“为什么写作”的问题实质上是“为谁写作”的问题,因为所有的写作都需要自己的读者——即使那些声称仅仅为自己写作的作家,也期望自己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