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一个拥有诗仙、诗圣的国度,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对诗歌寄予厚望,对诗人高看一眼。然而,希望越高,失望也往往越深,尤其在诗歌已经边缘化的今天...
郜元宝: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著有《鲁迅六讲》《在语言的地图上》《在失败中自觉》等 。 厦门大学一位名叫易中天的教授,也许平时课上得出色,属于校园名人一类,对此我...
只看这篇文章的题目,便有抄袭梅节先生文章《谢了,〈土默热红学〉》的嫌疑,梅节先生不是担心曹寅会从坟墓里爬出来,同笔者打侵权官司么?利用这个题目,梅节先生现在便可赤...
打开《文艺争鸣》2006年第3期,笔者真是倍感荣幸,打头阵的两篇大作均把笔者文章和观点作为分析批判对象之一,让我顿有受宠若惊之感。第一篇文章是《现象与争论——关于2005年美...
主持者:王纪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加者:徐俊西(上海市作协原党组书记)、杨文虎(上海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平(《上海...
读过《光明日报·学术版》围绕学术原创问题的讨论文章,感触良多。李醒民先生针对时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邹诗鹏、王鉴二先生对学术原创的具体路径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描述,均...
读过《光明日报·学术版》围绕学术原创问题的讨论文章,感触良多。李醒民先生针对时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邹诗鹏、王鉴二先生对学术原创的具体路径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描述,均...
10月26日,《人民日报》记者李舫以《恶搞中沦为大众娱乐的噱头 谁在折断诗歌的翅膀》为题,对当代诗歌进行批判。11月3日,《天涯》主编李少君发表“檄文”《强烈要求人民日报记...
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确立现代大学理念,重拾人文精神传统,已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历史的视野:大学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传统 大学...
时下的文坛,多遭诟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人们的共识是,文学在总的态势上平淡,没有多大的反响,过去那种轰动效应,主角似的风光不再,那种国人争相宠爱、盛宴式的文学...
现代诗歌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位置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现代诗歌的开拓者胡适力倡白话文,身体力行,带头创作现代自由体诗歌,呼...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甫一问世,即好评如潮,稍持异议者,我只见到社会学家郑也夫一篇文章(《读〈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载《博览群书》2003年第6期),他对书中...
当下颇为流行的几种现当代文学史文本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虽然现在重写文学史高峰已悄然滑过,似乎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但仔细琢磨又似乎缺少一些为大众所能接受的东西。原来这...
和所有的文学刊物一样,诗歌刊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也经历了难以回避的低潮。当前的诗歌界无疑是热闹的、张扬的,诗人新作频出,诗歌论坛不断……诸如此类活动繁多,先不论结局...
10月末,继9月“尴尬四散”的诗歌裸体事件后,另一个诗歌集会也在进行。“我们要让诗人成为这个时代的主人,让全球话语下的中国诗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主办者的畅想,...
最近,北京评论家蒋巍发表长文《论文学的与时俱进——从“当前文学创作症候”谈起》(见《文学报》2006年8月17日第三版“自由谈”),谈到了文学与当代社会的疏离,文学与大众、与...
专家学者直指文化创作三大弊病 文艺创作大会是上海文艺界与全国文化人士“联姻”的盛典,同时也成为他们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产生美妙化学反应的“触媒”。在会议的茶歇时间,本...
当代中国,到现在已经有57年的历史了。但是,梳理一下发表和出版的著述,又不能不看到,有关前半段(1949年至1976年或1978年)的历史,已经有了不少可观的成果;而有关后半段的历史,...
内容提要 《国语#8226;吴语3》申胥进谏曰:“昔楚灵王……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 “陂汉”者,截汉引流也。——证明章华台在汉水之边。不在今华容县。《...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中译本引出经典阅读话题 近日,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经典作品《为什么读经典》单行本在内地出版。卡尔维诺在书中解读了各个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