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能否虚构?这已经是个老问题了。围绕这个问题,散文界展开的集中讨论,仅近年来就有好几次,但讨论的结果却始终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譬如:有的论者在分析解读大量中外散文...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朱自清先生写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经典常谈》,他在这部小书的序言里写道:“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
短篇小说的衰落已有多年,不少作家、评论家都曾为它“把脉”,寻找“药方”,认为是由于自身特征与大众趣味的脱节,是由于文体本身的高难度苛求,是由于它最没有经济效益等等...
话说“长袍力量”纵论五千年文明,南怀瑾指出--传统文化正在城市中消失。 90高龄的南怀瑾先生是人称“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国学大师。这位著...
编者按:随着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和上海电视台的《文化中国》的连续播出,一种“正说”历史的传播样式,日益受到了各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的瞩目与好评。在日前举办的研讨会...
1990年代以降,小说家构成蔚为可观的散文创作群体。该群体的写作大多呈现为“玩票”性质,如王蒙、莫言、余华、苏童、叶兆言、朱苏进、林白等;也有一部分是双栖并重的,如刘心...
何为伟大时代和伟大的文学艺术? 什么样的时代可以称作伟大时代?我们的回答是: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物质创造丰富、精神创造独特的时代均可称作伟大的时代。中国的尧舜禹时代...
“读图时代”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现实。图,不是读书的辅助方式,而成了阅读本身。 我无法说出作为语词,“读图时代”是怎样命名的,也并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这样一个命名...
内容提要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中庸曾被人们误解为庸俗的中间路线、骑墙主义。其实这样理解中庸恰恰陷入了伪中庸——乡原的误区。本文意...
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十一期“博雅大讲坛” 时间:2006年6月3日 地点: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 演讲人简介:邢福义,1935年生于海南省乐东县。1956年起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晋...
海派文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对它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争论不休。 近代以来上海是东西方交汇之地,聚居着众多国家的侨民;从全国视野来看,本地土生土长的人在上海市民中并不...
记得几年前《焦点访谈》对汉字繁简体使用问题,在北京街头向路人做过一次调查。有位男青年以探询的口气回答记者:是不是可以同时使用,文化水平高的用繁体字,文化水平一般的...
如何全面理解时代与文学的关系 首先,是对市场化时代与文学之间相关性的理解。“作家不可能脱离他身处其间的时代空气”,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种时代的空气,不单是使得“小...
1990年代以来,“大散文”成为一个颇为热络的语词。何谓大散文?如何理解大散文的“大”?显然,仅仅注重长度和铺排不是大散文。本真意义上的大散文,应该富于内在的风骨、精神...
在当代中国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中,一些所谓“时尚”的历史观念对创作者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历史观念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有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念、多元主义的历史观念、...
在中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立国之本的大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绝大多数地区,还是自然形态下较为落后的方式,它离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文学与时代的“滞差” 文学从来是过程而不是状态,是航行而不是港湾。因此考察和评价当下文学,不仅要分析文学“当下”的生态环境、生产机制、作家精神的经度与纬度,更要...
●当今文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两大缺失。与时俱进、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与社会、与大众的疏离,应引起足够的警醒,也许文学正因此失去与当代人对话的能力; ●题材内容上的“三大...
一、“曲高和寡”与虚妄承诺 无论是重新理解现实主义,还是注重“心灵叙事”(或“精神叙事”),无疑都是永远正确的。问题颇具滑稽的一面是,以小说创作为例,多数小说其实都...
支持者称古籍今译可能成为一种专门的翻译类型 柏杨的出现似乎总是伴随着争议。近日,他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1辑《秦风汉雨》4册出现在各大书业网站和书店,以后还将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