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卡勒在《文学性》一文①中的说法,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始于莱辛的《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和史达尔夫人的《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由古代思想走入现代思想,...
把文学经典视为永恒和不朽是危险的,在我们尚未弄清人们何以需要经典,经典究竟怎样存在着的时候,盲目地来守护经典和颠覆经典同样是危险的和无效的。 近几年,全国文学界两场...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专名,用来指称20世纪后半期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一种特别现象,即根据美的标准对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改造,整个社会从整体上呈现出审美化的外观。 后现代社会...
1 今天,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将中国带入了消费社会和消费经济时代,这是历史的跃迁、社会的进步,但也使得新的矛盾和问题浮现出来。丹尼尔·贝尔说过:“消费经...
一、文学的历史性(语境化):走出形式主义批评的牢笼 当代美国文化诗学的兴起是出于对新批评等形式主义批评的厌倦和不满。新批评拒绝从传记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角度观察...
对文学经典的定义一直是有争议的,西方学者在讨论文学经典的构成时,一个普遍的观点是,经典是被精选出来的一些著名作品,很有价值,用于教育,而且起到了为文学批评提供参照...
近几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包括文学在内的人类的精神活动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让位于物质生活,诗歌等各类文学艺术变得越来越乏力...
在“经典文化”遭到严重戏说、篡改和贬损的今天,我们要明确倡导尊重经典、弘扬经典、保卫经典,这是关系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引论:“文学性”如何作为问题 有关“文学性”问题的讨论自90 年代后期迄今,一直成为文学研究界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一议题涉及文学社会位置的“边缘化”、文学的社会批判力的削...
(一) 文学典型是什么? 凡读过几部文学名著的人,都会欣然同意别林斯基对典型的形象性的概括:典型是“熟识的陌生人”。翻译成抽象的语言,那就是:典型是共性(普遍性)与个...
一 改写或重写已有的故事,是文学史上十分常见的现象。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歌德的《浮士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在已有...
一 当代文学通过多种途径与经典发生关联——大相径庭的阅读体验,变化纷呈的作品清单,层出不穷的理论冲突,数不胜数的学术问题。这些途径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特殊时代...
一、我有身体,我又是身体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老子在上篇十三章论人的宠辱问题时写下此句话。而庄子在《逍遥游》则说:“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至此,“身体...
无可置疑,正如许多论者指出的,图像文化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存环境中已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文化的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似乎只有靠图像的呈现与传播才能正常运行,比如电影、...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日常生活日益成为文学叙事的重要特征,“日常生活”渐渐被作为一个文学/文化研究的重要范畴。新世纪以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还一度成为学术...
文学经典不是一个封闭体系,而是建构—解构—再建构的过程。正如基洛里(John Guillory)为《文学研究批评术语》撰写的“经典”(canon)这个条目所指出的,它是“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文学经典问题近年来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荷兰莱顿大学1997年1月举行大规模国际会议,会后出版学术论文集《经典化与去经典化》。在我国,文学经典在“重写文学史”的思潮中被重新...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文学“经典”、“经典化”与“去经典”等问题的讨论十分热烈。这些看似旧调翻新的老生常谈,实则多是令当下文学研究者深感焦虑的前沿问题。早在1993年荷兰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得比较激烈的一个话题。在中国最早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是陶东风,他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
一方面经典重现之日,就是汉代学者群逐渐形成之时,另方面正是通过一批知识博洽的学者共同努力,使经典重构在新王朝成为最成功的文化事业。与学者们由于争论兴发的热情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