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在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的理论建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电子媒介的意识形态性质问题,鲍德里亚认为。媒介形式本身就是意识形态”:超真实世界中的“意识形态”...
上世纪有两次大规模的西学涌入,一是世纪初起于启蒙与救亡的向西方寻求民族出路,一是80年代起于改革开放的对于西方的借石攻玉。这两次西学涌入都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西论中...
如果说宣布文学的终结正是文化批评话语的逻辑结论,那么文学批评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就不是因为它坚守在一个日益缩小的研究领域,不将文学泛文化化,而是因为它坚持了自己这个...
作为当代国际美学的最新的发展趋势,“生活美学”在国外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想结合在土耳其安卡拉召开的第17届国际美学大会的观感,来深描“生活美学”的最新发展,来...
计算机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代,以电脑为基础,互联网、新媒体(包括手机电视、视频电话、网络电视、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等)、数字虚拟、赛博空间、信用卡、数...
当我们进入21世纪,人类的生存状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工具理性的统治下,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精神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精神领域,近百年...
“重读经典”这个话题的背景因为被设置在影像传播大行其道的今天,而使“重读”的内涵和性质发生很大改变。在当下的“重读经典”中,无论是阅读的主体、客体,还是背景、策略...
在探讨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传统,把目光聚焦于那些显而易见的大传统、同时也偶尔余光一瞥那些不够显明的隐性的小传统时,不应当忽略,在这些显明的大传统和隐性的小传统的缝隙间,还可...
文学经典问题或显或隐地和诸多文学理论问题有关,处于文艺学领域重要位置。由于学科划分的壁垒,学术界关于文学经典存在方式、性质以及研究等问题,历来在文学理论视野中理解...
在中国与西方美学界,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来重构美学的取向。这种美学在当代欧美被称为“日常生活美学”,而在中国则被称之为“生活美学”。生活美学在中...
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近些年来持续不衰,原因就在于这是文学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永恒的问题。这一问题与文学史的编撰、文学学科的教学设计、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着直接的...
把“为什么读经典”作为一个话题,进行一场讨论,切合当前的需要,这个题目很好,很多人会对此有话要说;但同时,最好还有个相对应的题目,那就是“为什么不读经典”,鼓励有...
有必要对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做几点说明。选择1949年前后的文艺创作为考察对象是基于这段历史的多重性未能在文学史中得到完好的开掘。在毛泽东看来,“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
说到文学经典,我们就忍不住地想哪些文学作品是经典,比如我们会想《红楼梦》是经典,李白的诗是经典,《三国演义》是经典,《阿Q正传》是经典;有时我们也认为《平凡的世界》...
当下文学性越来越显现在非文学文本中,越来越依存于大众的日常生活。尽管文学日益边缘化,我们却无时无处不感觉到文学的存在。这或许是时代的特征所致,时代的或文本的不稳定...
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 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 如果将米德、库利视为符号互动...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在译林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喜爱,这位作家对西方文学经典的解读确实令人叹服。他在书的开篇《我们为什么读经典》中...
为什么读文学经典?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弄清楚:经典是什么和文学经典是什么,如果不能阐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共同性和差异性:不仅难以揭示文学经典的独特品格,也难以...
一 近百年来,中国文论界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思想资源的变化,即西方文论的滔滔涌入及其对中国文论的强大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资源不出儒、释、道三家,除了释...
一 对于文学或艺术创作来说,回忆是美的源泉。那往日的情景淡逝了曾经有过的痛苦与忧烦,带着美的光晕走进了作品。也许就是昨天,也许是无数岁月之前的往事,在诗人的凝思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