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前来参加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同时又感惭愧,因为我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这方面的问题缺乏研究,难以发言。但我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它具有全局意...
读《船山学刊》1990,年1期李若晖先生《船山(诗经)著作两种校勘补遗》,甚觉纠讹有据,但我觉得李校仍有不足和遗漏,故谨撰此文,商榷于《船山全书》终审终校用力甚勤的第一责编...
内容提要 范志新先生所著《徐祯卿年谱》,为研究徐祯卿提供了大量资料和重要线索,但其在引文、标书、推断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疏误和疑点。本文对此掇拾总汇,并进行匡补和质疑...
船山乃一代宗师,然沉埋多年。至其学大昌,其书大行,则已错简脱文,讹误满纸,学者苦之。于是校者蜂起,百年来蔚为大观矣。岳麓书社1992年4月出版之《船山全书》第三册,收《...
《醒世姻缘传》(下简称《醒》)是十七世纪的长篇白话小说。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山东中南部方言土语.故而在阅读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正因如此.许多专家学者对其中的一些词语作了注...
白坚先生的《夏完淳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7月版),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好书。象《笺校》(为简略行文,下同。)这样集普及与提高为一身的古籍整理著作,近几年尚不多见。笔者...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种种现象,一向是撰写或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所关心的课题。本文想要讨论的,只是其中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我以为可以从小见大,可以看出时间意识在古今文...
内容提要 梅毒并非明代自外国传入。在明代,传统医学对梅毒的防治取得重大的成果。汤显祖死因是梅毒不足信。不能将汤显祖、屠隆的遗言相似看成他们死因的相同。将“四梦”中的...
内容提要 明代是中西方交通大发展的一个时期,梅毒此时传入中国,汤显祖亦因此疾致病。病患给他带来的苦痛体验影响了其诗文戏剧的创作。 关键词 汤显祖 梅毒 创作 长久前我曾写...
内容提要 地藏堂贞二关于《儒林外史》语言“异质”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地文考察卧本的语言不宜由现代汉语的观点出发,且其“现代汉语观点”本身也欠准确。此外,地文将传...
内容提要 《哀郢》是屈原“鸣冤叫屈”的篇章。其要害是:“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哀郢》写于顷襄王十三年,是屈原追记九年前(顷襄王四年仲春)“信非吾罪而弃...
《理论月刊》(武汉)1996年第一期发表了钟焰同志的《对(儒林外史不能评价过高》(后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专题全文转载)。文章从《儒林外史》对科...
绪论:“古代”与“近代” 看一下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学史,谁都可以发现文学发展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学,在古时候很长期间,以诗为中心成就了美好盛大的发展,而...
在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图像转向”的讨论中,“审美泛化”( aestheticization或aesthetization)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新术语。它不是“审美化”.例如那为中国传统文人所津津乐道的“渊明把...
一 长期以来,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在取向上有明显的分歧。如果是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而分工,原是不难理解;但要是在态度和方法上好像从事互不相关的活动,却是值得注意...
翻一翻各种版本的文学史著作及近年来研究《儒林外史》的文章,对《儒林外史》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认为它是一部伟大现实主义著作,“卓绝的讽刺小说”。发表在1995年第二期《...
内容提要 元诗的发展可以延□二年重开科举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元诗前期作家以遗民为主,其中刘因、赵孟頫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此外,尚有耶律楚材、马祖常等少数民族作家,其...
一、曾照古今文学恒长不变的明月:多元文化的诠释模式 李白的七言古诗《把酒问月》,其中四句,表层意义平凡,但令我引起创新惊人的联想。他说人的生命短暂,明月永恒,所以只...
内容提要 张中一先生的《招魂乃屈原自招新证》论文提出的不少新见,有助于推进《招魂》研究的深入展开。不过也有一些见解,缺少依据,颇有可疑之处,特提出以求教于张中一及专...
内容提要 对于古典文学整体特征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莫衷一是的意见。从宏观文化视野找寻中国古典文学思想内容的某些共性因素,从而揭示出其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