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国美学陷入困境之时,本刊于1993年第3期发表了傅谨同志的《中国美学需要什么》,之后,《新华文摘》同年第8期转载了此文,引起学术界、特别是美学界的关注。在社会、...
在“惊采绝艳”的楚辞作品之中,有一篇足与《离骚》、《天问》鼎足而三的瑰丽幻奇之作,它就是曾被明人陆时雍赞为“文极刻画,然鬼斧神工,人莫窥其下手处”(引自蒋之翘《七十...
内容提要 20世纪后半叶,学术研究史开始兴起,夏传才的《诗经研究史概要》出版于1982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部《诗经》研究史著作,在《诗经》研究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
内容提要 沈玉成先生的《左传译文》对于普及和宏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功莫大焉。然而,书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错误和漏洞。今举其典型,连缀成文,以期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关键...
内容提要 郭沫若先生在《关于宋玉》一文中把宋玉认定为“没有骨气的文人”,曲解了司马迁论及宋玉的本义、宋玉的作品、民间关于宋玉的故事和传说。从宋玉作品和古今经典的有关...
内容提要 新世纪之初,新千纪之始,期至黄庭坚诞辰960周年暨逝世900周年.(公元1045/1105/2005年)适逢清明,四海华人寻根祭祖,正显我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根深蒂固,其意义不言而彰。...
当今的文学史研究似乎对宏阔而抽象的问题颇为偏爱,而对作家作品这一最能体现创作主体个性和文学史内在生命的研究总有些不屑,由此导致作家作品专论的著作愈加稀少,大而无当...
内容提要 康保成《“瓦舍”、“勾栏”新解》一文将宋元商业性娱乐场所“勾栏”一词的语源上溯至汉译佛经的影响,持论新颖,却欠允切。勾栏从一种建筑式样名称转变为演出场所名...
内容提要 明代是《西厢记》批评的重要创获时期。明人时《西厢记》批评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对作品文化价值的认同,二是对红娘形象的分析和把握,三是对作品艺术奥秘的揭示,这...
内容提要 崇高和优美是美学理论 中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美学范畴。然而 在对悲剧与前二者关系的研究中,相当多的中国当代美学家有着重悲剧崇高,轻悲剧优美的 倾向。从哲学美学、...
内容提要 《西厢记》并未遵循“一本四折,一人主唱”之体制,而是五本二十折,一人主唱者不到半数,大多数为分唱、合唱,也有大合唱。李卓吾欣赏此剧“一味以摹索为工”与“一...
开场白 大家知道,海市蜃楼是一种虚拟现实。我曾在去敦煌的途中亲见这种大自然的奇观。从典型化的意义讲,文学也是一种虚拟现实,或者虚拟的非现实。 网络当然是虚拟现实。网...
内容提要 被称为中国戏曲舞台上“四大封建婚姻制度卫道者”形象之一的崔夫人,实际上是评论界“制造”的“冤案”。她是莺莺和张生爱情的促成者,所有将崔夫人写成封建势力代表...
内容提要 本文对《论崔夫人—〈西厢记〉揭密》一文提出异议:崔夫人是莺、张爱情的“促成者”这一论点难以成立,所谓的“证据”很大程度是对原文的曲解,且回避了原剧中许多显...
清代贵州戏剧文学,除民族戏(布依戏、侗戏)、地方戏(贵州梆子、傩戏)外,传世的作品仅存乾隆时贵州籍作家的两部:一部是傅玉书的《鸳鸯镜》,另一部是任璇的《梅花缘》。 任璇...
内容提要 程质清先生的“秦惠文王十二年初腊……。《石鼓文》可能就是这次初腊告神之物”说,不能成立。 关键词 石鼓文、秦惠王、嗣王 1996年6月姜荣贵《石鼓文临习指南》书中,...
内容提要 本文就《全元戏曲#8226;赵氏孤儿记》的剧目说明提出三点商榷意见。一、赵氏孤儿题材南戏非由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影响出现,亦非产生在元代后期。二、该剧目说明...
内容提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对“戏剧”和“戏曲”两个概念的区分是清楚明确的。“戏剧”即“古剧”,指不成熟的戏曲形态。“戏曲”即指表演形式上已达完全成熟的“以歌...
反瞻中国戏曲文学史,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杰出剧作家的名字载入其中,永留史册。如编三国体裁而闻名的卢胜奎先生,为梅兰芳编剧的齐如山诸先生,为程砚秋编剧的罗瘿公、翁偶虹...
偶然从《中国戏剧》1997年11月号读到一篇题为《中国戏曲田园里的拓荒者———我国著名戏曲作家陈西汀先生侧写》的文章(题名太长,以下简称《荒》文),作者署名金力。我又一次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