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李白《静夜思》的重新解读,否定了前人之说,重新考证了《静夜思》的作时和作地,即认为李白《静夜思》当作于天宝六载(747年)至天宝八载(749年)秋,其时李白...
在中国文学史上,凡是出现一种新的乐府民歌,就必定有文人起而模仿,随即出现拟乐府诗的兴盛局面。从汉乐府到建安文人诗,从南朝乐府民歌到齐梁诗,莫不如此。但是这一带有规...
明末清初,坊刻各种古文选本多收《陋室铭》一篇,各本皆署刘禹锡作;而传世历代各种刻本之《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等,无一本载其文者。故久疑其不出自刘禹锡之手。199...
内容提要 编者按:杨镰先生兼具作家和学者双重身份,这篇论文以侦探小说之笔法撰著,当年在《文学评论》发表后,曾轰动一时。所作结论铁证如山,毋庸置疑,至今读之,仍令人赞...
内容提要 目前,学术界一般倾向于燕乐包含清乐的看法。本文对各类乐书的记载进行比较查证,认为燕乐和清乐的概念发展有其阶段性,清乐在初盛唐是独立于燕乐之外的一个乐种,其...
近研读《罗隐集》,考索罗隐之生平行踪颇有所得,今择取若干公诸同好,敬祈方家赐教。 罗隐谒白敏中于江陵之时间 罗隐有《隐尝在江陵泰中书令白公叨蒙知遇,今复重过诸宫,感...
内容提要 论文针对葛晓音先生《盛唐清乐的衰落和古乐府诗的兴盛》一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争鸣、一是清乐的定义及清乐的范围,二是盛唐清乐是否衰落,三是盛唐时古乐府诗的兴...
内容提要 大中十三年(859年),罗隐于南康郡首次入贡京师。途经钟陵,与妓云英同席。十二年后(咸通十二年,871年),见黜礼部,旅况穷途,于钟陵再遇云英,感寓身世,遂写下其代表...
白居易的《新乐府》早已被文学史肯定是一组好诗。且不论它是否在当时形成一场“新乐府运动”,就其对后世关涉国计民生内容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来看是有益的、积极的。其成就不容...
内容提要 《红楼梦》究竟是曹雪芹独自一人所创作,还是像书中所说是在“石兄”的旧稿基础之上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形成?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长期困扰红学界的学术问...
内容提要 罗隐咸通十二年未见黜礼部,这一年底也未途经钟陵,张一平同志认为《嘲钟陵妓云英》诗作于咸通十二年底的结论有误。此诗应是咸通九年之作。 关键词 罗隐;嘲钟陵妓诗...
周凤章先生在《文学遗产》1993年第一期发表的《柳宗元事迹的一点辨正》,就我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所撰《柳宗元》一文中关于柳宗元的婚娶事,提出...
《全唐诗》的异文极为丰富,造成异文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其中属于文字相讹而造成的异文就不少。从表面上看,这类异文相讹的情况甚是纷繁,虽说如此,归纳一下,大体上也只有三...
内容提要 陈寅恪认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元稹作《连昌官词》,呼吁“努力庙谟休用兵”,是12年前同白居易应制举时所持“销兵”说的继续;“休兵”说同于唐穆宗初期宰相萧俛、...
《杜甫研究学刊》一九九五年第二期登载的乔长阜同志的《杜甫与高适李白游宋中考辨——兼辨杜李游鲁及杜入长安时间》提出了盛唐文学史上值得注意的问题:杜甫、李白、高适同游...
由唐宋迄于明清,杜诗的价值愈见重视,杜甫的声誉日趋卓著,最终确立了“诗圣”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 与此同时,一种对杜甫认识理解的人为纯净化也随之而生,并甚为突出。论及...
内容提要 《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载吕华明先生《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作时间考辨》一文,吕文提出了《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乾元三年二三月的新说法。本文就此进行探索,认为此...
内容提要 几位唐诗研究的著名学者都认为孟浩然是在开元十六年年底赴京,开元十七年春举进士不第,又在岁暮返乡,《赴命途中逢雪》一诗即写于此次赴京途中。本文从时俗、实例、...
内容提要 自20世纪50年代始流行于唐诗研究界的王维“亦官亦隐”说,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原因在于,“亦官亦隐”之说,不仅有违于唐王朝“干部政策”的历史真实,而且亦与...
内容提要 本文对丘汝腾先生的质疑进行了详尽的答复,文章资料翔实,论证严谨,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缠绵 剪烛 西窗 广东普宁铁峰诗社的丘汝腾先至写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