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盛唐清乐的衰落和古乐府诗的兴盛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葛晓音 参加讨论

     在中国文学史上,凡是出现一种新的乐府民歌,就必定有文人起而模仿,随即出现拟乐府诗的兴盛局面。从汉乐府到建安文人诗,从南朝乐府民歌到齐梁诗,莫不如此。但是这一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在初盛唐诗坛上却没有重演。隋唐之交燕乐兴起,至开、天年间大盛。而早在隋代便已产生的曲子词,却一直到中唐才有文人模仿,至晚唐五代始进入文人词的盛期。也就是说,从民间词的产生到文人词的出现,竟有一百四十年以上的间隔。造成这样长时期间隔的原因,固然可以列举很多,而初盛唐古乐府诗的相沿不衰,也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是令人疑惑不解的是:汉魏六朝的清商乐,到盛唐已经衰落,而与清商乐相应的古乐府诗却出现了复兴的盛况。这一现象又当如何解释呢?本文拟从考察初盛唐清乐的发展和乐府诗的类别等角度入手,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局部的探讨。
     从乐府诗和音乐的密切关系来看,盛唐清商乐的衰落和古乐府诗的兴盛,是一种矛盾的现象。在研究这二命题之前,首先要确认这一现象的存在。
     关于初盛唐燕乐的兴起和清商乐(又称清乐)的衰落,不少音乐史专家都根据两《唐书》中《音乐志》和《礼乐志》的记载,以及《教坊记》、《乐府杂录》等唐人笔记作了明确的阐述。但落实到具体的作品和曲名时,清乐和燕乐之间还没有划分出一条明确的界线来。
     研究者众说纷纭,关键在于区分的标准不明。我认为除了清乐近雅,而燕乐近俗这一基本差别以外,还应确认清乐与燕乐有古近之别的事实。燕乐当指隋唐之交新兴的俗乐(即以二十八调琵琶调为主的新兴乐种),清乐则包括汉魏六朝所有的旧乐。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视燕乐为词的音乐渊源。这就需要划出时代的界线:燕乐之称虽起源于周,原来因用于宴享而得名,但汉魏六朝的燕乐与隋唐的燕乐并不相同。例如清商曲辞在南北朝也用于“殿庭飨宴”(郭茂倩《乐府诗集》),按用途来说可称燕乐,然而在隋唐之时却是清乐的主体。而隋唐之时的雅乐有时也用于宴享,如《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在位多年,善音乐,若燕设酣会,即御勤政楼。……太常卿引雅乐,每色数十人,自南鱼贯而进,列于楼下,鼓笛鸡娄,充庭考击。”可见已不能仅凭是否用于宴享这一点来判断其是否燕乐。此外,有的法曲(属燕乐)原从清乐演化而来。丘琼荪先生曾据陈旸《乐书》卷一八八所载,指出法曲由清乐蜕化: “法曲兴自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郑卫、之间。”(《燕乐探微》)从现存法曲曲名来看,虽不能说所有的法曲都来自清乐,但确有一部分是如此。例如《乌夜啼》本为隋唐清乐,开元后变为法曲(见《教坊记》)。因此要判断某些作品或曲名是法曲还是清乐,还要看时代的先后。
     当然,由于资料的不足,要准确无误地判断现存唐代乐曲名哪些属于燕乐,哪些属于清乐,是相当困难的。但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收的十二种曲辞,大体上还是能够区分清楚的。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近代曲辞多为燕乐的说法可以成立。而鼓吹曲辞、琴曲歌辞及舞曲歌辞中的一部分能否列入燕乐,则需要再探讨。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社会科学战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