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致使—被动”结构的句法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当代语言学》 胡建华 杨萌萌 参加讨论

    The Causative-passive Opposition and Correlation in Chinese
    作 者:胡建华 杨萌萌
    作者简介:胡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杨萌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北京 100732)。
    原发信息:《当代语言学》(京)2015年第20154期
    内容提要:致使和被动在很多语言中可由同一动词或语素承担。汉语的“给、让、教(交/叫)”就可以既表致使又表被动。本文将探究:第一,什么样的动词或语素可以既表致使又表被动?或者说,既表致使又表被动的条件是什么?第二,这种“致使—被动”解读是有关成分或结构演变的结果,还是两种变换形式一直同时并存?本文首先提出“致使—被动”变换解读的分析方案,然后指出演变分析的问题所在。本文的变换分析方案认为:“给、让、教”之所以既可以表致使又可以表被动,是因其词汇句法结构为双VP结构,而只有这样的双VP结构才能产生致使和被动两种语义的变换。“给、让、教”本身的词汇语义并不含致使义和被动义,致使义和被动义源自对“给、让、教”所投射的双VP结构所做的句式解读。许多学者认为这种“致使—被动”解读是从致使到被动演变的结果,然而,演变分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条件,说明该演变适用于哪些动词,不适用于哪些动词。另外,传世文献也并没有显示出清晰的线索,证明这类动词先有致使用法后有被动用法。实际上,即便有证据证明是这样,也并不意味着被动用法是从致使用法演化而来的。
    关 键 词:致使/被动/对立与转换/双VP结构
    标题注释: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论元选择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研究”(14AYY01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语言研究所语音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汉语儿童语法获得与认知发展”课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匈牙利科学院合作研究项目“自然语言信息结构研究”的资助。
     
    致使和被动,动作的方向似乎是相反的,或者说二者之间至少表现出一种方向性的对立关系。有意思的是,在很多语言中,这种方向性对立关系可以由同一个动词或语素承担,比如汉语的“给、让、教(交/叫)①”就可以既表致使又表被动(朱德熙1982:178-91)。下例(1a)可解读为致使,而(1b)解读为被动。
    (1)a.张三让警察抓走了那个小偷。
    b.张三让警察抓走了。
    本文要探究的问题是:第一,什么样的动词或语素既可以表致使又可以表被动?换言之,为什么“给、让、教”可以这样,而很多其他的动词就不能?第二,这种“致使—被动”解读是有关成分或结构演变的结果,还是两种变换形式一直同时并存?具体而言,是该动词从一种用法发展出另一种用法,还是该动词本身就蕴涵两种用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