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陈思和老师关于“五四”文学“先锋性”的论说,是在去年夏天在上海举办的一个暑期高级研讨班上,当时请陈老师来演讲,他谈的就是这个题目。后来又读到了他发表在《...
内容提要 对当前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评估实际上意味着对巴别通天塔建设者们的功过的评价。“《梦》难圆”和“统一论”及其他几点认识值得澄清,目的是为译学研究建设铺平...
当文艺演变到“私人写作”、“个体时代”以后,林林总总的立场折射出万花筒般的价值效果:不规则、无序、细微、琐碎。它虽然色彩斑斓、有更宽广的包容度、给时代增添了柔和的...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了“国学院”,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国学班”和“国学讲座”,“国学”成为热门和时尚的话题。 什么是“国学”?近代“国学”经历了怎样...
文学理论学科的建设是所有文学工作者都热切关注的问题,因此就有了曾庆元对李春青的论争(文章分别见《文艺争鸣》2001年第3期和第6期)。两个人文章的焦点在于文学理论学科建设从...
针对部分“思想界”人士提出的“当代文学作品脱离现实,缺乏思想乃至良知”、“中国作家已经丧失了思考能力、道德良知和社会承担”的指责,文学界部分知名作家、评论家表示,...
《文艺争鸣》杂志2001年第3期发表了李春青先生的文章《对文学理论学科性的反思》,同年在该刊第6期发表了曾庆元先生的争鸣文章《也谈文学理论学科性的“合法依据”》。李文从对...
应该指出的是,当下文学各门类中最具有吸引力,拥有最多读者的是儿童文学,这绝对不是对儿童文学的偏爱。人所共知,新诗已经完全成为小圈子的自娱自乐,诗歌刊物是发行量最小...
近两年,“青春文学”四个字频繁地出现于各种媒体,并从最初的铺天盖地如火如荼,到现在的因为有更新的概念出现而逐渐平稳甚至式微,有人说,青春文学不行了,青春文学要走到...
《南都周刊》近日刊发《思想界炮轰文学界——当代中国文学脱离现实,缺乏思想?》一文。在这篇报道中,学者丁东、赵诚、崔卫平、傅国涌等指责中国作家已经日益丧失思考的能力...
去年底,《文艺争鸣》发表了我的一篇批评李春青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性的反思》的文章,今年第4期上又见到了两篇反批评的文章。作者分别是天津的王志耕和黑龙江阿城的田忠辉。文...
检索资料,发现近几年来我国出版或翻译的城市学或城市管理学一类的书不少,对城市文化的研究也渐成气候,但多半是局部性的研究,缺乏整体性、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更没有看到都...
田青,长期从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及创作、批评,主要致力于佛教音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曾多次组织、率领中国佛教乐团出国访问,主办国际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多次应邀在国际...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这一中国文化“黄金时期”的分析,指出思想解放,博采众家之长,进行创造性思维,正是汉代哲学、思想发展的主流,是其特色。儒家成为...
所谓“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康的文艺批评。回首中国源远流长的文艺史,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直到五四时期的文艺论争,文艺批评对于文艺的发...
在本刊的发刊词里,我们写道:“大家都在呼唤批评性书评,但这类文章毕竟不好写,而且也不好发,发出来弄不好会麻烦缠身”,“‘书评周刊’欢迎批评性书评,但要申明,批评不...
内容提要 就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和以后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曲折而导致的不良后果,从历史角度分析政治与文化的关系,强调政治的过多干预对文化发展的负面影...
内容提要 笔者推测:《新序》之“屈原遂放于外”,乃是《史记》“王怒而疏屈平”在文学上的误写。若此推论成立,则“王怒而疏屈平”(即《新序》之“放于外”)大概在楚怀王十...
人类曾从中国文化艺术中获取了太多的帮助,正如古希腊“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所说:“东方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摇篮。”世界艺术文化中也融会了太多的中国文化艺术的基因:风靡世...
李白曾在安徽留下一首著名的诗《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对这首诗,韩大伟先生在《文学遗产》2003年第1期发表《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