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亩园中的人物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铨本”,旧称“甲戌本”)的末叶第一则跋文说: 《红楼梦》虽小说,然曲而达,微而显,颇得史家法。余向读世所刊本,辄逆以已意,...
近读夏薇《〈红楼梦〉桐花凤阁评本后补二十回探蕴》[1]390-404,深为夏先生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所感动。其文首次提出了有关桐花凤阁批校的程乙本《红楼梦》主事者陈其泰所抄录的凡...
《石头记》抄本之一——《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残本)第一回有这样一段话: 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上面...
我们很想知道的,是西方是如何看待“红楼一梦”的。他们未必能看得对,懂得透,但是我们用不着轻薄和哂笑,因为需要“反顾”一下:我们中国人自己,是否已然看得懂透了呢?我...
鲁迅先生赞誉《红楼梦》“异军突起,驾一切人情小说而远上之,较之前期,固与《水浒》、《西游》为三绝,以一代言,则三百年中创作之冠冕也”,①至今已成定评。然而,《红楼...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说到内棺盖板上有“羽毛贴花绢”(第四页,图版肆:3.图版拾贰)。并且说:“这种用铺绒和羽毛贴花绢装饰的木棺,迄今还是第一次发现。”这一发...
(三)“脂评”在“红学”中的价值 脂砚斋和畸笏叟,尤其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的“阅”者和“评”者。所以,抄本多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的抄本在每十回一册的总目上...
在《红楼梦》的前台,人物关系和情节关系均呈自然经营的状态。 在“太虚幻境”的幕后主宰之下,自然状态则显现选择的意义和作为。 这个虚幻的后景,集合了前景孤立而琐碎的细...
主持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欢迎大家来到本学期第一次人文讲座现场。欢迎各位 “ 老听众们回来,也欢迎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这里是智慧的殿堂,这里是你们思想的加油站, 这...
一 《石头记》残抄本的发现和现存己卯本是弘晓过录本的证实 一、北京图书馆藏已卯本《石头记》的残缺状况 一九五四年陶心如(即陶洙)告诉我,由他原藏、当时已归北京图书馆藏的...
要弄清楚清初士大夫禅悦之风与《红楼梦》的关系,我们得跟清初的一些大和尚打交道,难免还要说几句涉及佛教教义的话。 宗教是一个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在社...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三百几十年前生活在世上名曰曹雪芹的满洲作者,曾向人间怆然发问。他或许是对后世读懂他的书信心不足,起码是想不到今日...
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一直受到红楼梦研究者持续而广泛的关注。 近日,“红学”研究者曹祖义称,他提出的“曹雪芹祖籍山东乳山说”得到复旦大学曹操家族基因研究课题成果的印证,...
感谢杭州和西溪的盛情邀请。 这次会议意义非常重大,它很可能要成为红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转折。 参加这次会议,显然有两个不同的动机:一个是杭州市的领导,他们很希望与会者...
一 我有我的贝多芬了 凤姐这个人物,是作家曹雪芹站在萌芽状态的民主主义立场,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出来的一种典型。曹雪芹抨击凤姐的态度,不是在形象之外硬贴上去,也...
《红楼梦》里有好多情节是可以入画的。这些情节已具备了画的意境、形象、结构和色彩。看来曹雪芹在有心传达画意,给绘画提供蓝本。把薛宝琴身披凫靥裘,衬以红梅,站在雪坡上...
《红楼梦》是一部多次增删的小说,诸多版本代表了不同的修订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不是写成的,而是改成的。小说第一回便坦言:“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
引 言 能否正确认识一部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关系到能否正确理解该作品的整个内容及其思想意义。而对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来说,则不仅止于此,它还直接关系到对...
1954年4月13日李希凡致葛懋春的信 1954年5月4日李希凡、蓝翎致葛懋春的信 距今半个多世纪前的1954年,中国文坛上卷起过一场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巨大风暴。事情起因于...
《红楼梦》的批者脂砚斋,是与《红楼梦》尤其是与甲戌本和作者曹雪芹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可以说,能弄明白脂砚斋这个人物到底是谁,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弄清《红楼梦》一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