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对小说戏曲传统的弘扬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易楚乔 参加讨论

    主持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欢迎大家来到本学期第一次人文讲座现场。欢迎各位 “ 老听众们回来,也欢迎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这里是智慧的殿堂,这里是你们思想的加油站, 这里是你们迈向成功的捷径。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易楚桥老师,他将与我们共同研讨《红 楼梦》这部巨著。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是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所吸引,社会学家则是 研究《红楼梦》的社会科学,而商人和企业家则是学习王熙风的管理经验。今天易楚桥将从 《红楼梦》中和我们分享什么呢?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武汉大学教授京剧昆剧研习社 的指导老师易楚桥给我们带来的这次讲座。 ”
    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晚上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共同交流关于《红楼梦》的 话题。昨天晚上下起中秋以来的第一场雨,在秋雨淅沥中大家冒雨来听讲座,我非常感动。 湖工的讲座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且作为一个系列,对于青年学子的人文品格的培养起到 很大的作用,所以我觉得今天同学们在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人文修养和比较宽泛的人文视野的 基础上,再来谈《红楼梦》应该是一个非常隽永的话题。 《红楼梦》这部书自它产生以来到现 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时间。在乾隆嘉庆年间,文人已经有这样的说法,叫“开谈不说《红楼 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也就是说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每一个人都可 以面对经典有所言,每个人都会对《红楼梦》有一些印象。但是《红楼梦》这部书是可以深 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的。我不知道今天来讲座会场的朋友们对《红楼梦》先期的阅读有一 些什么样的经验或者体会,因为每个人对《红楼梦》的姿态和熟练程度不一样,有些同学, 包括理工科的同学对《红楼梦》的熟练程度超过了老师或者专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同学。 那么实际上关于《红楼梦》的学问既是古典研究行内的事,同时对于《红楼梦》本身的研讨 和关注也标志着国民的文化素养。所以我觉得现在央视新版的《红楼梦》准备重拍选演员的 过程中,北京也推出了“红楼梦中人”这样的大型选秀活动,目前正在运作当中。我们期待 《红楼梦》唤起广大民众又一轮的关注,大家对于古典文学、古典文化的兴趣会更加的浓厚。 所以对于《红楼梦》相关话题的探讨是相当隽永的,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今天现场的交流和 互动能够多一些。所以同学们有问题的话可以写纸条上来,在讲座的当中也可以递上来,我 可以回答大家的相关的问题,那么讲的内容就更有针对性。讲座主体部分结束的时候我们会 留一些时间做交流,大家可以就《红楼梦》的相关问题阐述你的看法,同时就我讲的内容提 出些疑问、建议,我们做进一步的交流。
    我本人是研究古代文学出身的,但是现在的专业主要是对戏曲和戏剧的研究。 《红楼梦》 是一个专门的学问,现在有红学,但我本人和很多老师都一样,自称为“红外线” ,就是我们 都没有加入“红学会” ,我们也都不是红学家,可我们对《红楼梦》有浓厚的兴趣。我们讲的 东西也可能不一定非常的深入和专门,但是我们自己所感悟的东西,不敢自是,也不必自非。 这是一个先期的交流,先跟大家说一下。
    我拟的这个题目是根据联系讲座的同学的建议定的,比较宽泛,就是《古典文艺和人文 情怀》 。一般讲到古典文艺,同学们更多的是对唐诗宋词这些经典有所认识和感知,古典小说 和古典戏曲一般大家会涉及的相对少些。而事实上,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有一个特点,就是诗 性文化、诗词歌赋是正宗。诗词歌赋这样一种文化对于其他艺术样式和艺术领域有极强的辐 射力,使得整个古代文学和艺术,不管是雅的层面还是俗的层面,都具有“诗情、哲思”和 “雅俗共赏”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很多文艺作品,上可达雅,下可通俗,同样是这样的作品, 只不过深浅大家可以有自己的一些的感知, 《红楼梦》里有一幅很经典的对联,就是秦可卿那 里的一幅。大家都知道,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也是对上可达雅,下可通俗的一种诠释。对于《红楼梦》的解读实际上是重新回归心灵,重新体味人生。读《红楼梦》 这部书既是在读曹雪芹的艰辛血泪之作,也是在重新彰显你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你的那颗灵动 的心灵。所以《红楼梦》读出来的既是《红楼梦》的东西,同时又是我们自我的心灵与人生。
    我讲这个话题的时候,主要想从小说和戏曲的传统角度阐发。一说到《红楼梦》和传统 小说和戏曲的联系,同学们都会有一些印象,比如说,在《红楼梦》里面涉及到很多那个时 代戏曲与生活的关系。 《红楼梦》里面多处写到了看戏,比如说贾母生日、宝玉生日、宝钗生 日、祭祖、集会都会唱戏。 《红楼梦》里面也反映了那个昆曲极盛的时代,就是清代前期,在 优雅园林式的士大夫家里所进行的戏曲演出活动。大家也看过电视剧的《红楼梦》 ,里面涉及 到的戏曲作品从演出层面来说大概有这样一些作品,比如说, 《长生殿》 ,就是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故事;比如说《南柯梦》 ,比如说《斩蛇记》 ,就是贾母在道观里张道士那里点的那个汉 高祖刘邦挥剑斩蛇起于草莽的故事, 最后的戏是 《南柯梦》 当时贾母都有点迟疑。 , 另外在 《红 楼梦》里面还有几支曲子,对于宝玉、黛玉包括宝钗这样的主人公产生过深切的影响,比如 在《鲁智深》里演虎旦郎山门的戏里的曲子《寄生草》 ,大家应该记得其中的几句对于解读贾 宝玉的人生是非常有帮助的,那就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错把他乡作故乡” ,还有就 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这些看戏的过程中宝玉的感悟和疑问和整个《红楼梦》中宝玉的 归宿以及 《红楼梦》 中的意旨都是相关的。 类似这样的很多我们也有专门的专家写文章说 《红 楼梦》当中的戏曲演出,我关注的不是这个显在层面,虽然说这样的显在层面,比如说宝玉 看《鲁智深》的演出,听《寄生草》这支曲子,对于他人生的兆悟和感悟,不是我今天所要 讲的。我所要讲的是在《红楼梦》当中涉及到的两部作品,很巧,另外的两部作品和《红楼 梦》 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描写爱情的作品的里程碑似的作品。 一是 《西厢记》 大家都有印象 , 宝黛共读《西厢》推进了两人心心相映的爱情的进程;还有一个就是黛玉独自一人听到了昆 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当中的《惊梦》曲词,黛玉感觉到缠绵悱恻,如醉如痴,不觉伤心泪 下,牡丹亭艳取锦芳心。宝黛共读西厢和牡丹亭艳取锦芳心,它所牵涉到的《红楼梦》这部 小说和传统戏曲资源的关系就比《红楼梦》当中演的一些戏要更深层。而要解读《红楼梦》 , 解读宝黛情缘,是必须理解《西厢记》和《牡丹亭》 。把这三部作品放在一个整体视角关照,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三部作品的理解。而前两部作品是在曹雪芹《红楼梦》诞生之前对中国古 典文艺杰出的馈赠。没有《西厢记》 ,没有《牡丹亭》 ,也就不会有《红楼梦》 。说到小说,大 家都会发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或者叫人情小说的登峰造极之作,极大成之作, 也是封顶之作。在此之前世情小说还有一部作品,大家都知道,但是一般没看过,就是《金 瓶梅》《金瓶梅词话》 , 。我个人理解的一个观点就是,你要理解《红楼梦》 ,你把《金瓶梅》 、 《长生殿》 《牡丹亭》《桃花扇》合在一起读,就是《红楼梦》 、 。也就是说《金瓶梅》《长生 、 殿》 《牡丹亭》《桃花扇》各自构成了《红楼梦》的一个侧影,是把此前的文化资源、巨著内 、 涵做了一种极大的整合和天才似的提升。因此《红楼梦》作为百科全书似的一部中国古代小 说,不仅仅是它可以让我们看到古代社会的零零总总,如果从文艺的角度来看, 《红楼梦》是 对中国古典文艺资源的一次集中的凝练。所以说《红楼梦》是中国文艺的精粹之作,是结晶 之作。
    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 《红楼梦》 的创作意旨, 我会涉及到 《金瓶梅》 会涉及到 , 《唐传奇》 , 会涉及到《西厢记》《牡丹亭》和更古老的神话和六朝的一些小说。我们先看一下《红楼梦》 、 的创作意旨。说到这个,我们就有一些难题出现了,就是《红楼梦》这部书成书过程极其复 杂而微妙。由于《红楼梦》的后半部分遗失, 《红楼梦》之完毕依然是人们寻觅的话题。但是 我们一般的读者对于《红楼梦》的接受都挥之不去的受到了陈高“120 回”的影响。虽然“120 回”本的《红楼梦》不完全反映了曹雪芹原书的旨意,但是我们在接受层面大家对于《红楼 梦》这个故事的完型是“120 回”本有影响。因此我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既要尊重《红 楼梦》在效果史影响史层面“120 回”本的格局,我们又要注意《红楼梦》太议学和红学研 究成果的引入。也就是说高鄂续写的后四十回和曹雪芹的原书有出入。曹雪芹原来这部书准 备写多少,比如说周汝昌先生等相关的学者都有考据。我比较同意这一观点, 《红楼梦》这部书原本是 10《石头记》回,前 54 回 后 54 回构成了两个大的段落似的变化。前 54 回是大观 园的由无到有,由初到兴建。后 54 回就是大观园由繁盛到寥落,诸芳散尽,最后落了片“白 茫茫大地真干净” 。它构成一个非常精巧天书似的结构,10《石头记》回,在抄写的过程当中, 很多函丢失了。一般是四回装订成一本,四本构成一函。所以说《红楼梦》原书丢掉经常是 四回四回的丢,前八十回也不全。 《红楼梦》这一部书的遗失和它传抄过程的独特使得《红楼 梦》谜团重重。第二个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红楼梦》的信息的写作过程也是比较独特的, 可能这部书不是一次完成的,也可能曹雪芹不是完全在一张白纸上动笔。这丝毫不否认曹雪 芹之于《红楼梦》的贡献,因为一个天才的作家也可以在别人的作品上点石成金。所以这里 就牵涉到《红楼梦》的成书过程,这是个非常专门的问题,我过会也会讲到。比如说,对于 《红楼梦》版本学的研究 。讲到《红楼梦》的意旨的时候,我先讲第一个话题,就是“红楼 三界,相关何处” 。说到《红楼梦》海外有一位著名的先生,于殷石先生,这是新儒家的代表, 他曾经一个观点叫“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一个是乌托邦似的理想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 界,于殷石先生认为这两个世界就是大观园内外所构成的两个世界,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 实。我们顺着这样一个思路,我们还可以再做一个引申,那就是,红楼,我认为有三个世界, “红楼三界”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三个世界,是寄予了曹雪芹对于人生对于理想的追求。 , 曹雪芹终其一生, 《红楼梦》的写作都是在探询人生的归依之所,都是在探询情的归宿,理想 的归宿,人生的归宿。三个世界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一个世界是世俗的世界,这个世俗 的世界在中国更多的是表现为礼的秩序,由理和礼教确立的人的秩序。这个世俗世界实际上 又包括两重,一重是贾府院墙之外的世界,在《红楼梦》当中,贾府外的世界,包括薛蟠他 们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乱哄哄的世界,那就是芸芸众生所处的污秽和芳草杂处的一个世界, 但往往是污浊遮蔽了芳草,是一个浑浊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所说的世俗的世界,礼的 世界。我们再引申一层,礼的世界在贾府的院墙之内,在荣宁二府当中也存在,但是大家要 注意,在《红楼梦》当中,贾府的世界,尤其是在荣国府向来是被视作是施礼传教的人家, 对待奴婢,对待丫鬟都比其他人家要宽厚仁慈的多。所以书中写到,奴婢丫鬟对于这个家庭, 包括焦大这样的老奴都是抱着这样一种情感的。贾府内的世界有一部分依然是礼的世界,世 俗的世界。但是相对于世俗世界来说,它又更加诗书礼乐话一些。大家就能看到, 《红楼梦》 所描写的那个世界既能让我们看到污浊的一面,就像焦大说的“只有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 , 我们又能看到在这样一个家族极盛的时期,尤其是元妃省亲后的“烈火喷油,鲜花灼锦” ,它 流露出来的文采风流和士大夫诗礼传家的那样一种风采。这是贾府的一重世界。第二重世界 是审美的世界,在《红楼梦》当中表现为大观园内的世界。于殷石先生说两重世界是大观园 内大观园外的世界,我觉得世俗的世界有两重,在书中所写的宝玉的栖身之所是有区别的。 那么审美的世界是曹雪芹着意描绘的另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这个大观园内的世界实际上是 一个女儿国,是红颜乐土,这里面的性别构成比例只有宝玉是男的。所以为什么有的红学家 解读说《红楼梦》这部书写的有点像顺治和罗小婉的事,因为从性别构成的比例上来说,贾 宝玉在大观园的位置很像皇帝在深宫的位置,确实很特殊。因为是元妃省亲才建的大观园, 本来叫省亲别墅,后来是那些女儿居住的地方,宝玉也住在怡红院里面,怡红快绿。这个大 观园在《红楼梦》这部书当中由无到有,由草创到完满,最后又从繁盛到寥落,其中生活在 这里的富于诗情,富于真挚情感的女性,到最后珠芳散尽,这个世界主要是女性的世界,纯 情的世界,诗意的世界,青春的世界,爱与美的世界,是以情为本体的世界。就是大观园内 宝玉和《红楼梦》当中的一些女子所处的世界。在大观园里面,一般的男子是没有机会进去 的,像贾环这样的进都不让进去,像贾强这样的看上去品位稍微高一些的男子可以进去看一 下宝二叔,只有贾宝玉才能和元迎探惜、黛玉宝钗她们一起住在里面,这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当然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但是曹雪芹却借这样的一个寓象性的世界展开了一个“人间所无, 理想应有”的世界,这是一个审美的世界,情的世界,而宝黛的爱情“暮时情缘”和“今世 姻缘”的碰撞也是在大观园这样一个世界当中发生的,这是情的世界。第三重世界就是《红 楼梦》当中幻的世界,这个幻梦的世界是虚幻的,不存在的,太虚幻境和开辟红梦之初的世界。书当中的楔子里面写到的,它实际上是一个神话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虚幻的,是不真实 存在的世界,但它却是一个真的栖息之所,它反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那么对于幻梦世界和 审美世界的描绘,都反映出了曹雪芹对精神家园的追寻。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影响,曹 雪芹最后在传统文化体系当中探寻的这个世界出路在哪里呢?复归于初始,复归于朦胧的幻 梦的世界,太虚幻境。大家知道,在太虚幻境里面,包括宝玉,人间的这些女子最后都是在 太虚幻境中登名造册的。太虚幻境是这些女子最后的栖息之所,这个书在第五回里面写到了 贾宝玉游太虚幻境。 《红楼梦》的结构非常奇幻,是一个天书似的结构。所以我们要解读《红 楼梦》 ,要抓住红楼三界。在《红楼梦》里面这三重世界的描绘是我们理解曹雪芹的创作意旨 的非常关键的地方。
    讲到《红楼梦》三界的时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关于《红楼梦》的主旨,纲领是什么。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红楼梦》的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任子新解说荣国府”等等这些都 是解说《红楼梦》的钥匙,也就是毛主席强调的《红楼梦》描写的主要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这是别人对《红楼梦》的一种解读。所以《红楼梦》表现的是贾史王薛四个封建家族的兴衰 史,这是一重解读视角,另外还有人说《红楼梦》解读的关键在贾宝玉游太虚幻境以及由此 所影射的“千鸿一哭,万雁同悲” ,还有的学者提出来《红楼梦》的楔子非常关键。我个人认 为关键在前五回,包括楔子。要理解《红楼梦》必须要领会前五回和楔子。我们今天看到的 前五回和楔子的版本是不同的是有出入的,大家还要比较不同的版本来寻觅出《红楼梦》之 宏旨。 《红楼梦》当中有许多非常有意思的小问题,我过会儿也会说到。但是我们要把握其宏 旨,理解《红楼梦》的关键就是前五回,而前五回又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楔子。开端部分 的神话部门,就是幻梦当中的东西。幻梦世界一个是显在的表现在第五回的太虚幻境,还表 现在楔子部门灵石和神瑛侍者的故事,一个是灵石下界,一个是暮时前盟,这两个故事构成 了神话当中的两个故事渊源,这两个故事原本在《红楼梦》当中是分开的,后来曹雪芹把它 合在一起,这里头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矛盾、努力的要融通的作为。 《红楼梦》的整体结构 也要通过前五回把握。我举个例子,灵石下界的故事讲的是女娲补天,三万六千零五块石头 用完了,多炼了一块石头,这一块石头“无才可去补苍天”就被遗弃了。遗弃的这块石头是 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有了灵性,有了灵性它就自怨自艾。当邑僧一到,这块石头就动了 凡心,想去经历红尘之精彩,于是邑僧把它化成扇坠似的小玉就到了贾府,托生为贾宝玉。 因此宝玉是衔玉而生。当然,在《红楼梦》当中有的时候说宝玉固然是托生的,但是那块顽 石变成玉后就是宝玉所佩带的那块玉,所以整个《红楼梦》说是那块玉的记忆。其中不是有 宝玉挨打凤姐把这块玉放在枕头下面,有一个版本写到了说当时因为自己被包裹在纱巾里面 放在枕头下,所以具体说了什么话自己记不清了吗?这是以玉的回忆视角来写,这是一种说 法。第二个是暮石前盟的故事,说的是在临河岸边,在三生石上有一株绛珠仙草,神瑛使者 日以甘露浇灌,这个绛珠仙草就有了灵性,修成女体,就成了绛珠仙子。绛珠仙子日饮甘露, 又有一腔愁绪,为了报答神瑛侍者就决定以泪还情,这就是大观园中的黛玉。大家有没有觉 得这些故事当中有一些值得猜疑的地方,宝玉到底是顽石所化之美玉下界,还是神瑛侍者? 这三者又有什么关系?在有一个版本当中就说这块灵石经常到处游玩,游玩的时候就到了太 虚幻境,很留恋这里,锦幻仙姑就把它留在了这里,封它为神瑛侍者。就解决了顽石、灵石 神瑛侍者的矛盾。但是到了人间呢?在人间贾宝玉和通灵宝玉又是两个。实际上是两个故事, 一个是暮石前盟的故事,一个是灵石下界的故事。前一个故事构成金玉良缘的一个对立面, 代表的是另一种情爱理想,而金玉良缘是人间的世俗富贵的一种让人堪为憧憬的状态。当然 我们不要把薛宝钗解读的太坏,也不要把金玉良缘解读的太俗。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牵涉 到《红楼梦》成书的主要是对于灵石下界的故事的描绘。同学们应该记得在楔子当中有这样 一个描绘,说“不知经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大方山无稽崖青埂峰经过, ” 见这块石头上字迹分明。这个空空道人从头一看,说的就是这块石头无才补天,被茫茫大师 渺渺真人带下红尘,历经红尘的,就是贾宝玉、贾府、大观园的故事。在这里,开端所写实 际上是《红楼梦》这部书的来源,是顽石下界历劫以后重新悬崖撒手,复归虚幻世界。因此
    石上有一段文字,具述它下界历劫的经历,这个文字就是《红楼梦》 ,就是《石头记》 。好, 你们思考一下, 《红楼梦》一开头说的空空道人又是谁啊,也很值得琢磨。这个空空道人就是 悬崖撒手的宝玉。宝玉佩带的那块通灵宝玉下界以后回归青埂峰,上面纪录了石头记。当然 你也可以把他解读为绛珠仙子以泪还情的神瑛侍者。贾宝玉经历了这么多的劫难以后他最后 悬崖撒手,之后宝玉得道,他就成了空空道人。然后空空道人再看通灵宝玉上的东西,再把 它记下来。所以说《红楼梦》这部书的结构极其精巧细腻,你要不断的读,来把握住这些东 西。
    我们再来看一下《红楼梦》这部书书名的过程。从此悬崖撒手的宝玉变成了空空道人因 空进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入空。这里面的色空与我们所讲的佛教禅宗因缘的即色 即空不是一回事。 这个空空道人之后就易名为情僧, 《石头记》 《情僧录》 情僧是谁啊? 改 为 。 情僧是经历凡尘劫难悬崖撒手的宝玉,这就是贾宝玉。
    我们再看一下这部书的成书过程。东鲁的孔梅西题曰《风月宝鉴》 ,后来曹雪芹在道宏轩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题曰《金陵十二钗》 ,到了知砚斋贾虚抄阅的时候再用的名字又是《石 头记》 。因此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的出来《红楼梦》这一部书从神话设计上来说有很多思想资 源在那里,作者最初写的时候还不完全是清晰的。 《红楼梦》这部书写的过程也很复杂,最早 有一部书叫《风月宝鉴》 ,它的风格很接近《金瓶梅》《金瓶梅》是一部忏悔之作,是反思人 。 性弱点,烛照人格升华的一部作品。就是通过西门庆和他周围的一些女性在反思人性的富贵 与欲望。而《风月宝鉴》呢,王熙凤有正照风月宝鉴,反照风月宝鉴,反过来照是骷髅,正 照是娇羞女子。 “风月”二字主要指的是情爱性爱,世俗之缠绵。所以《红楼梦》这部书最早 和《长生殿》这部戏曲一样都是有讽谏作用,劝世人从欲望中超拔出来,它对于情对于性是 是一种忏悔的姿态,这是这部书最早有的。我们今天看这部书依然有这些痕迹,举个例子, 大家有没有看出宝玉和寝可卿的弟弟秦忠在学堂里面有类似于《金瓶梅》里面男同性恋的痕 迹呢?当然曹雪芹后来改的时候把这部书改的跟《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主旨改的很接近。 宝玉对于秦忠的爱是对于人世间如此美好的人的一种欣赏,也涉及到他的情。但是最初它是 在反思欲望。风月宝鉴就是说不仅仅要正看风月,还要反看风月,就是在反思情,跟《金瓶 梅》相似之处。还有一部书就是《石头记》 ,它跟原书相关的主要是对于情爱对于人生的一种 探索。如果说《风月宝鉴》既要人肯定人情又要人反思情感欲望,希望人走出沉沦,那么《石 头记》《金陵十二钗》这样的就是肯定情,同时在唱一首情的赞歌,为情找一个归依之所。 后来这两部书合在一起,曹雪芹可能原初写的根据他自己的经历和视野写的是《风月宝鉴》 , 后来他有了越来越多的感悟后,他再把《石头记》或者《金陵十二钗》的素材放进去,以天 才式的的加工就成了《红楼梦》 ,所以说《红楼梦》是总其名。
    我讲这些里头有太多专门的东西, 意思是讲到红楼三界也要注意以前的资源, 《风月宝鉴》 跟《金瓶梅》也是相同的路项,它也是世情小说的传统。我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读过《金瓶梅》 , 估计读也只读过节本的《金瓶梅》 ,因为里面有太多情爱性爱的描写,前人说这部书是云霞满 纸,巫山云雨之事写的很多,西门庆最后是纵欲而亡。这部书在当时,在《红楼梦》这个时 代依然有意义,它是中国文人第一次直面人性的情感与欲望,直接对人情人性进行反思, 《金 瓶梅》是一部讽世之书又是劝世之书, 《金瓶梅》的作者在这部书里所流露出来的就是人生是 要有一个阶段努力的追求情感追求富贵,追求世俗生活,但是在你追求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 偏失,包括金瓶梅包括李瓶儿这些女性,追求与失落同在。像潘金莲原本也是追求正常的人 情人性,但是后来她就在作恶,在《水浒传》里面潘金莲尚且违背人伦在作恶,到了《金瓶 梅》里面就更加有它负面的东西,但是这依然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女性,一个独特的女性。她 原本是要反驳封建礼教对于人的压抑,结果追求的过程当中情感的闸门放开以后带来了自身 的毁灭与悲剧。所以《金瓶梅》这部作品绝不仅仅是让你看到巫山云雨的作品,它从某种程 度上来说跟《红楼梦》一样深刻,只不过它有其弊端,就是作者有时候写的暴露的近乎麻木, 揭露的缺少批判,所以你看的时候不象看《红楼梦》《红楼梦》里也写到风月写到爱情,但 。 是柔情缱绻,充满诗意,而《金瓶梅》里面写的爱就像你们看的比较一般的电影一样视听疲劳。但是我们要对它有一定的领会,没有《金瓶梅》不可能有《红楼梦》《红楼梦》是汲取 。 了《金瓶梅》在某一个层面的艺术资源,人文情怀。只是《红楼梦》更追求人除了追求情感 之外,人还有些更终极的难题和探索的话题。这是《红楼梦》和《金瓶梅》的关系。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 《红楼梦》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除了对于《金瓶梅》这样的世情小说 的汲取,用台湾女学者康来馨先生的话来说, 《红楼梦》之微妙还表现在对于中国古典文化诗 性精神的大力弘扬, 《红楼梦》是一部流溢着文采风流,诗情哲思的,令人不忍释卷的作品。 《红楼梦》的魅力就在它的一字一句当中。讲《红楼梦》这个故事的意义不大,红楼就必须 讲,就是在一字一句品《红楼》的过程当中,因为《红楼梦》是对中国古典小说诗词歌赋戏 曲的综合。在《红楼梦》当中曹雪芹是逞其才,把他所有的才华和感悟都集中的彰显出来了。 所以在 《红楼梦》 中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采风流的霞光异彩。 这个抒情传统的源头在哪里呢? 中国古代的小说往往不仅仅注意描绘叙事学意义上的曲折故事,它更注重意象、意境和氛围。 包括《聊斋志异》 ,除了曲折之外,是花妖狐媚,多具人情,是那样一种奇妙的境界,是那样 一种充满人生感悟,对于情对于爱的一种感知, 《红楼梦》当中汲取了这样一种传统, 《红楼 梦》之于《金瓶梅》更多的就是加入了诗的传统,使得《红楼梦》这部书其中很重要一部分 是涉及到了对于情的认识。
    那我们说下第二个,风月情浓,绮思旖旎。 《红楼梦》有这样几种读法,一是大红楼,就 是《红楼梦》之宏旨,牵涉到我刚刚所讲的红楼的三个世界。但是一般我们读《红楼梦》 ,往 往更注重读小红楼。一部小红楼就是宝黛情缘,宝黛的故事。大红楼和小红楼构成不同的层 次,但是小红楼无疑是大红楼集中的描写的一个领域,都为的是风月情浓。这风月情浓里面 所写的是关于情,当然这里也涉及到了性爱。 《红楼梦》这部书有的学者说是一部情场的忏悔 之作,鲁迅先生也说对于《红楼梦》的评价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 流言家看到恭维逸事,总因看者的不同还有种种。但是一般我们同学读的时候都会看到才子 之眼所看到的缠绵。我们今天谈《红楼梦》挥之不去的都会想到宝黛情缘。那么《红楼梦》 当中所写到的情是非常独特的,它所写到的情主要可以通过主人翁的情感状态来理解,那就 是宝黛。 《红楼梦》这部作品第一次把青年男女相知、相恋、相悦的过程写的那么细腻、真实、 富于层次感。 大家知道, 宝黛的情感发展是有一些段落的。 在我们一般看到的流行版本的 《红 楼梦》的三十二回,是“塑肺腑心迷贾宝玉” ,在此之前,虽然黛玉心中喜欢宝玉,但是耳边 丝摩,两小无猜,但是总是表现的很矫怯又很矫情,动不动耍小性子,动不动发脾气,给宝 玉难堪。为什么?那个时候黛玉心中没底,她也不知道宝玉是不是情以所属。而这一回是什 么呢?湘云过来学宝钗一样劝宝玉多学文章经济之事,宝玉就把湘云涮了一番,说你也像宝 姑娘袭人那样的来说这些话,他就说过“林妹妹可曾说过这样的话” 。恰恰被林黛玉听到了, 她听到了后心里暗自窃喜,后来林黛玉对贾宝玉基本上很少再耍小性子。因为她心中有底, 她知道她跟宝玉的灵犀是相通的,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非常注重情感的危机,经常关注宝玉 对于宝钗的态度怎么样。三十二回以后,宝黛的爱情就变的更加的深沉,更加有种入骨铭心 的默契,这个层次性是写的非常细腻的。
    另外的讲到风月情浓就涉及到对宝玉这个形象的评价。大家知道有所谓宝玉和金陵十二 钗,大观园里的这些女子最后都归结于了一个情榜,但是由于曹雪芹原书的丢失,这个情榜 我们不知道。情榜就是这些金陵到红尘历劫以后回归太虚幻境给每个人下个评语。我们根据 一些支批和《红楼梦》的一些评点会发现,宝玉封的是绛洞花王,我们后来给写成了绛洞花 主。宝玉的评价判语是什么?情不情。黛玉的判语是什么?情情。情情可以理解,就是只把 我真挚的爱给我所爱的人,这是一般我们说的人世间的真挚情爱。就是一往情深,黛玉原本 就是要下凡还情的,黛玉的人生就诠释了以泪还情的过程。因此你会发现黛玉似乎不够博爱。 黛玉只把自己的一腔浓情毫无怨悔的投射在宝玉身上, 对待她周围的人有她不太宽容的一面, 在大观园里面感到“锋刀霜剑严相逼” ,实际上她自己言谈性格气质也是有问题的。但是曹雪 芹所描写的黛玉就是从世俗观点看起来有缺点的人,宝钗恰恰是从世俗的观点看起来极其圆 融圆满的人。但是从情感上看来宝钗所代表的更多是俗世之圆满,少了一些诗情逸趣,非功利的东西。黛玉呢?虽然从世俗看起来有她的缺点,但是她的一往情深是尤其真切。所以黛 玉是情真情挚,是诗情的化身,是花的化身。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暮世情缘之于黛玉来说就 是再一次诠释了爱情的真挚持久,永不移易,金石不泯。往来三界,三生石上定姻缘,就是 我们所理解的人间这种上天入地的感人弥深的爱。
    《红楼梦》当中的绮思所描写的风月情浓还有更高的一个层面,那就表现在宝玉身上。 黛玉是情情,宝玉是情不情。情不情是什么意思啊?一往情深的反面是什么?所以有很多种 理解。有一种理解认为情不情就是有情无情之间,似有情又若无情。你如果不深入读《红楼 梦》 ,你会觉得贾宝玉到底爱谁啊?好像很多人他都爱,见了妹妹忘了姐姐,见了姐姐又忘了 妹妹,见到女孩子就要舔她的胭脂,要献爱心,有的是这样一种解释,说宝玉有点博爱心牢, 有点泛爱。用今天的话来说俗一点的理解也还有点花心,情无所主啊。黛玉是一往情深,很 早就有自己专注的对象,宝玉呢?到处都有他自己的情感依恋。我觉得这种理解偏浅俗了。 还有一种理解就更加深刻。黛玉的第一个情是动词,第二个情是名词。情情就是说只把自己 的真情投注在自己钟情的人身上;情不情就是把自己的一腔博大人文情怀投注到自己钟情的 人身上,尚且要扩展到天地间的生灵,就是不情。因此我们看,宝玉实际上是一个悲剧诗人。 宝玉认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事物,大观园里面的这些女子固然是佳丽,是应该被人所珍惜, 被人所欣赏,被呵护,被眷顾的。自然中的花月、山川不也是一种美的存在吗?另外《红楼 梦》当中还写到了宝玉对丫头的情感。比如春林在画那个墙字的时候,她是在思念自己的, 原本这个女孩子跟宝玉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宝玉因为感动于她的一腔挚情关心春林让她 去避雨,他在关心别人的时候没想到自己已经淋雨了。所以宝玉有一种博大的人文情怀。宝 玉有着博大人文情怀的这颗美好的心使他认为一切天地间美好的事物,不管是自然也好,不 管是佳丽女子也好,都应该被珍惜和赏爱。这是情不情的另一重境界。因此宝玉除了爱他一 往情深的黛玉之外,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一种眷恋,有一种呵护,他希望自己能做一个 怡红快绿之使者,红和绿可以指自然界一切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事物,这是宝玉的情不情。 因此《红楼梦》当中所写的风月情浓除了我们理解的金石不泯、缘定三生的一种情之外,还 有就是博大的人文情怀,对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当中的可欣赏的事物都有一番眷恋,都有一 颗敏锐仁慈的心,大家想想中国古典诗词里不也有很多这样表现人与自然的吗?我们说“十 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异我我异梅。何方可化深迁易。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样一些吴昌硕陆游 的诗人与自然相结合,一切自然都跟人一样是可堪赏爱的对象。另外辛弃疾曾写过词“我见 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我看这山色多美啊,青山看到我也同样会 惊叹,为什么呢?情与貌略相似。人,宇宙之精灵,可看之山川同样是可堪赏玩的。因此他 就不仅仅是从人的角度来看, 对于一切事物都会投注上一份慧心灵智。 另外辛弃疾还写过 “一 松一树皆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在《红楼梦》当中还原了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的传统就是人 与自然的和谐相容。它所关注的是,宝玉也好,美女也好,丫鬟也好,山川河海日月星辰也 好,诗词歌赋也好,都是天地之元气赋予。它没有受到世俗之污染的时候,不管它是以哪种 形式和形态出现,人都应该珍惜。相反,如果受到了世俗的沾染,在宝玉那里毫不客气,就 要划出他的界外。比如说宝玉特别不喜欢结过婚的女子,特别不喜欢大观园外的丫鬟婆子, 更不喜欢俗世的那些人,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人也曾经有过美好灵性,但是到后来都变成了 死鱼眼,失去了生命的光滑,失去了原本值得赏爱的禀赋,这是宝玉的情不情。涉及到情不 情呢就会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提到宝玉大家都会想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色空” ,这是余 平博先生解读《红楼梦》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色空是什么, 《红楼梦》在主题曲的引子当中 说“开辟红楼,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这个风月情浓实际上有几层,它以爱情为核心, 但是又超越爱情,它就是指那种珍惜赏玩呵护、成其圆满的一种情事。在《秦史序》中有一 段话说“四大皆幻设,唯情不虚设” ,中国古代认为,色是现象,空是本质,即色即空,由色 入空,佛教认为一切有形存在的东西虽然在有形层面上来说纷繁复杂,各式各样。但是从本 质来说都是现象,都是空。这就是色空,是一种虚无。但是中国古代又有另外一种观念叫“情 真情挚情本体” 。如果说人世间一切现象为空的话,宇宙间什么是不变的?唯情不虚设,这是明代中后期开始的一种传统。在《牡丹亭》中这种传统发挥到了极致,曹雪芹延续了这种传 统,他是在唱一首情的颂歌,是在谱一曲情的挽歌,他的整个文笔当中总透露着一种追怀, 在回忆那种美好的逝去,他的笔调热烈当中依然潜存着感伤,感伤底下让我们能够体味到他 对情的深切理解。
    另外,贾宝玉悬崖撒手成了空空道人,由色入空以后改名叫情僧。恰恰说明了在《红楼 梦》当中的色空不是即色即空,不仅仅是这个层面,它还指向了“唯情不虚设” 。如果说真因 空见色,那贾宝玉应该叫“空僧” ,不应该叫情僧。他悟道了以后尚且叫情僧,这部书改名叫 了《情僧录》 。所以说《红楼梦》有色空观念有虚无意识,追求超越,但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在 唱一首情的颂歌。而在大观园中的宝黛情缘最终归于幻灭更让我们感知到美好博大的人文情 怀的心很难在现实找到完美之所。所以情爱总是伴随着遗憾,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感 觉,初恋总是如烟似梦又总是你记忆中的完美。这是《红楼梦》当中写到的关于情感的层面。
    还有一点就是 《红楼梦》 当中牵涉到的第三个方面就是 “以梦破梦” 我觉得当你知道 。 《红 楼梦》是在以梦破梦的思维后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为什么呢?《红楼梦》中写到的梦 大大小小的有十多个,有隐喻作用的梦大概有十三个,比如秦可卿死之前托梦给凤姐,让她 在祖坟旁边广置宅院,就是败落了以后子孙还有安身之地。但凤姐没有听秦可卿的话,这样 的梦是有隐喻作用的,但是它跟《红楼梦》全书的关系不是很大。 《红楼梦》当中还有很多关 键的梦,比如说太虚幻境就是一个梦。为什么我说前五回非常重要?宝玉梦中到了太虚幻境, 景幻仙姑一开始不让神游的宝玉看这些判词,但是宝玉偏要弄个究竟。让宝玉喝酒品栳,宝 玉还不醒悟,让他见识“千鸿一哭,万雁同悲”就是想让你宝玉不要再寻究竟,但是他还不。 好,让他听曲子,这些曲子实际上就把大观园当中的金陵十二钗一一细数了一遍,是希望宝 玉悟过来,但他还要留在太虚幻境里。最后仙姑请她的妹妹,实际就是秦可卿的化身跟宝玉 一起云雨风月,宝玉就醒了,之后就是跟袭人初试云雨。一般人觉得宝玉跟袭人有那样的事 不好,但真实的就是那样的。当然曹雪芹这样写有他的意图,比如说为什么梦中与他交欢的 女子是秦可卿的象征,就牵涉到了秦可卿的独特性。刘心武先生称其为“秦学”对吧?那个 可能过于深究了,我的理解,秦可卿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就是每个男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青春 期前后总会有一个或某一些女子让你感到成熟女性的魅力,这不是指向很庸俗的关系,就是 她有种独特的魅力。宝玉跟袭人初试云雨又暗示什么呢?贾宝玉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要把 他理解为秦忠那样的人。曹雪芹的意思是, 《红楼梦》这部书,贾宝玉这个人,就是在真真实 实的在走一回人生的探索路,因此他对我们芸芸众生又在探寻人生出路的人的寓言作用是直 接的。好,到了太虚幻境,宝玉有了巫山云雨之后原本就应该反思了,但是他还没有反思, 到了生活当中偏偏跟袭人初试云雨。接着后面又写大观园的由废到建。如果说宝玉的走进太 虚幻境是一出梦,这个梦原本是要破除他对于人生探寻的梦的,宝玉偏不出梦。接着大观园 的人事变更又是一个大梦。所以红楼是梦原非梦,世人皆是红楼梦。曹雪芹是要告诉我们人 都执着于人生吧,但是你还是要超越,因此《红楼梦》这部书就是“以梦破梦”之作,带来 的是我们对于诗情和哲理的感知。说到此,我就想说《红楼梦》和它之前作品的关系。 (放映昆曲《牡丹亭》的影象)
    这是昆曲《牡丹亭》 ,黛玉就曾听过戏班子的人唱过这个曲子,两百多年来,基本上是按 照清代中期的样式在演,这种缠绵精致婉约充满实情的表演样式。 这是《游园惊梦》当中的曲子,黛玉心伤流泪的是这支曲子。我先讲一下《牡丹亭》这 个故事,这个故事非常奇幻。说杜丽娘是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父母对她进行的是严格的儒 家化的施教,青春期的杜丽娘天生丽质,但是因为父母的管教从没与男子见过面,绣花绣个 鸳鸯父母都非常忌讳。有一天,春香告诉她后花园百花盛开,她就在春香的引领下到了后花 园,有一句念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她从园林外到园林内是一种超越,游园揭开的 是她不同的人生世界和情感世界。她到了花园里面看到这样的欣欣春意,此前十几年每年都 会到来,但杜丽娘感知到了吗?没有。如此美好的春天就在断壁残垣的映照下无声无息的流 逝。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 ,美景无人赏,杜丽娘这样富于灵心惠智的女子又
    有她可爱的人来欣赏吗?在曲子的最后, “景评人特看得这韶光见” ,韶光就是美好时光的意 思。林黛玉听到这支曲子为什么会心动神摇?她听后重新唤起了她像杜丽娘一样的心灵的轨 迹跃迁,游园前后的杜丽娘情感状态完全不一样,听曲的林黛玉也唤起了杜丽娘曾经有过的 对于青春自然美的觉醒以及感觉到青春自然被压抑美不得圆满的悲哀。所以黛玉在这个时候 所达到的情感状态跟杜丽娘是相通的,因此她能心醉神摇。黛玉心中美好情愫不得圆满是更 深沉的悲怨。杜丽娘和林黛玉有什么映射作用,我们再看一下。当杜丽娘准备去游园的时候 精心的打扮一下,在花园里,晴空丽日下若有若五飘荡的一缕蛛丝与杜丽娘心中隐隐而起的 一缕情丝是相通的,唱词写的俊美含蓄,蛛丝摇曳既在写自然景象,又是在写杜丽娘心中萌 萌而起的春思与敏感。后面杜丽娘打扮的时候忽然停顿了,实际上是她在看到自己的美好容 颜的时候惊呆了,so beautiful,她短暂沉吟,之后又害羞,一个女子发现自己美了以后老说 自己多美啊,超过三秒钟就讨嫌。她很快就发现不妥,她又娇羞了,娇羞的时候鬓云掉到脸 上来了,着已经显得她很矜持了,可他偏偏写“你这镜子是不是别有用心啊,你干吗头看我 啊,我不好意思,头一偏头发断了”写的多含蓄啊。后面说步香闺怎把全身现,若不是游园 我都不会有细致的心情来梳妆打扮,我的倩影立姿谁人能欣赏,杜丽娘的愁情、自觉是隐隐 而生的。前面充满了憧憬和柔情,接着沉吟自己的美,接着又感觉到悲哀,美好的东西无人 欣赏。紧接着后面后面杜丽娘打扮的精致,春香说小姐你打扮的多漂亮啊,杜丽娘说“你说 我穿的绫罗珠翠多好看, 你可知道我一生爱好是天然” 这里有两种解读, 可以说 “爱好 (∨), ” 也可以理解为“爱好(、” ),前一个好是美的意思,你说我爱打扮,我的本性是热爱美的自然 的东西。其实两个是相通的,好就是美,天然也就是美。她在这里说的是她对美好的事物都 赏玩热爱,就像一往情深的黛玉,就像情不情博大精深的宝玉一样,是不是相通的?游园之 后杜丽娘就回来伤悲,做了个梦,跟一个手持杨柳枝的男子在梅花树下相好,那男子说我如 此疼爱呵护你就是感觉到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呵护。这个春梦很美, 是在花神指引一半落花翻飞下来的时候惊醒的。杜丽娘醒了之后回忆梦中情致非常哀伤,她 偏要跑到花园,结果,里去寻梦,没寻到。她就在一个梅雨天非常悲伤,找梅生找不到,忧 郁而死。柳梦梅看到杜丽娘的画像为只倾倒,反复咏叹,结果把杜丽娘的魂叫下来了,讲了 经历让柳开棺还魂。这在封建社会是大逆不道的事,杜家告柳生。杜丽娘为爱再生,与阴阳 统治者争辩,最终以真情感动天地,取得圆满结局。 “唯有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 这就是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在前两年风靡高校,这个故事是四百年一梦,惊心动魄。 《红楼梦》两百年,集纳了《牡丹亭》的精华,又超越了它。 《红楼梦》以梦破梦,植根的还 是情。唐显祖说他写戏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在《牡丹亭》当中就是情之本体,是情的颂 歌,表现出来的是人对于情的追求就是人回归生命的感性世界。以前的杜丽娘为世俗束缚, 游园之后生生死死的杜丽娘体现出来的是对挚情的追求,因此《牡丹亭》是情的颂歌。 《红楼 梦》也是有这个层面的描写,只不过曹雪芹还在追求一种解脱,他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上 追求一种人生的道路,所以《红楼梦》充满了青春希冀和美好的期待,又有挥之不去的感伤, 最后大观园成了白杨萧萧的大花冢,然后宝玉悬崖撒手。在宝玉之外还有一个人构成了容窟。 如果说宝玉灵石下界的经历是一个大容窟,那么甄士隐经历的就是个小容窟,他经历的更多 的是世人要经历的幻灭和觉悟,他最后也跟着一僧一道走了,他听明白了一点“好了歌” ,一 僧一道说你能听懂几句已经不错了,大部分人听不懂,在结尾甄士隐又来归结《红楼梦》 ,然 后宝玉悬崖撒手成了空空道人,再看到《石头记》 ,改名《情僧录》 。这是整体的结构。
    《红楼梦》和《牡丹亭》都是高扬情,同时让我们感觉到现实中是一种灵性不得飞扬的 状态。曹雪芹在封建末世在思考人生终极的一个家园,是复归原始,虚幻梦幻的世界。想到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古典文艺的境界我强调就是深情妙赏。 《红楼梦》是对于情的忏悔颂 扬,是对于人生对于美的探寻。 《牡丹亭》 《西厢记》 ,包括《红楼梦》能给我们什么导引,对 于人生的智慧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的陶冶,是通过这样一些作品的阅读和诠释,以激跃一颗更 敏锐更活泼更生生不已的心灵。古典艺术的作用就是让你有一颗更纯明的心灵。在宝黛情缘 在大观园诗情画意的世界,在《牡丹亭》当中我们能感觉到这些人皆是深情之人,还有就他们都是妙赏。宝玉和黛玉都是悲剧词人的形象,都是以情为本,词相对诗更表现微妙。王 国维曾经说过“词之为体,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净阔,词之延 长” 经过唐朝宋朝以后中国人提笔写诗就是要表现冠冕堂皇, , 表现有关国际民生, 社会疾苦, 人生理想,功名追求的东西;词更多的是表现醇酒,美女,闲情逸致,所以司马迁这样的士 大夫写起诗来的时候是关注国际民生,修历史时通晓史家智慧,但提笔写小词的时候,侧燕 旖旎。宝黛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悲剧词人的生活方式,具有悲剧情怀,更有一种对于宇宙万物 的同情,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探寻,或者说植根于人类的终极命运而言,大悲悯的背后往往又 孕育着大虚无与大悲凉。人生应该呵护情,让我们的世界成为有情之天下。同时,人生往往 为了要探询理想去经历一次次的悲欢离合,歌哭笑骂。人生的意义又恰恰在于当你意识到悲 剧,对美好生活有所追求的时候突现出的独特的生命状态。所以我觉得深情妙赏是这些人物 的共性,有一个特点就是把自我也当成美好的赏爱的对象。 《红楼梦》当中最惹人喜爱的女子 不一定是黛玉。是湘云,她有民事风度,承续了未尽风流,也有深情妙赏。深情妙赏在六朝 美学那里表现的最为直接,即包括对人生的彻悟又包括深情,把自我、自然一切美好事物都 当作欣赏的对象,我们的生命就会进入更美好的状态。 《红楼梦》是部人生的书,执着的书, 作者虽然说他要解悟,但他对人生终归是有太多的欲望。但大悲凉有的时候就是大欢喜。当 你悟得大悲凉的时候,不一定是大虚无,是另一种层面的大欢喜。当我们把中国古代世情小 说和悲情文化传统戏曲合在一起的时候,让我们更加有深情妙赏的追求。所以读《红楼梦》 我们可能有万千感悟,它依然是每一个文化人中喜闻乐道的话题。曾有位先生说过“人生易 老书难老” ,人生总是短暂的,但是《红楼梦》这部书却是常读常新,何妨再问千年?
    我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