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DNA检验能否证明曹雪芹是曹操后裔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玉胡言午 参加讨论

    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一直受到红楼梦研究者持续而广泛的关注。
    近日,“红学”研究者曹祖义称,他提出的“曹雪芹祖籍山东乳山说”得到复旦大学曹操家族基因研究课题成果的印证,证实了“曹雪芹是曹操后裔”这一说法。
    曹祖义是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曾高调参与复旦大学曹操家族基因研究课题组DNA取样,并经证实其Y染色体类型是O2-M268型,属于最有可能是曹操后代的6支曹氏家族显著高频出现的Y染色体类型。
    近期,标题为“以DNA检验结果为据,红学家称曹雪芹祖籍在乳山”、“复旦大学DNA检验结果显示曹雪芹的祖籍在乳山”等新闻报道见诸网络并由众多媒体转载,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曹祖义本人、复旦大学曹操家族基因研究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曹祖义:曹雪芹祖籍乳山且为曹操后裔
    在谈到“曹雪芹祖籍山东乳山” 和“曹雪芹是曹操后裔”这两个论断的依据时,曹祖义表示,以前红学界研究曹雪芹祖籍主要是以曹振彦(曹雪芹高祖父)为依据,而他是以曹玺(曹雪芹曾祖父)为依据的。他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研究认为,曹玺并非曹振彦的亲生子,而是养子,是清军从俘获人口中作为战利品奖赏给曹振彦的。
    曹祖义认为,《红楼梦》的四十八回到五十三回显示了曹雪芹补家谱的全过程。他通过解读第五十一回“十首怀古诗”,“还原”出一份“曹雪芹家谱”,又与自己家族——辽宁东港大孤山曹家的家谱比对,发现两个“家谱”在起名范字上一脉相承,由此认为两家是同宗本家。同时,他指出《红楼梦》“造衅(曹姓)开端实在宁”一句也道出曹雪芹家族真正的祖籍是胶东宁海州(山东乳山下初镇河南村)。
    在回答“曹玺是曹振彦的养子这一说法是否有其他文献或史料证据”时,他表示并没有直接资料。他认为当时清军俘获人口赏配给旗人,不具有立收养手续的条件,因此曹玺在朝廷诰命祖父时,把合亲曹家祖父的名字“曹世选”改成读音相近的名字“曹锡远”,用以顶替自己的山东始祖曹锡章,以恢复自己原宗族的身份、达到认祖归宗的目的。
    另外,曹祖义从山东乳山河南村家谱上发现上面有起名范“锡”字的先人,曹振彦及其宗人的家谱上却没有范“锡”字的。
    复旦:调查研究是围绕“曹操”展开的
    针对复旦大学曹操家族基因研究成果是否能证实“曹雪芹是曹操后裔”,本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曹操家族基因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专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对此表示,在血缘关系上,山东乳山的曹家和辽宁东港的曹家确实是一支,但是其家谱中没有记载与曹雪芹家族的血缘关系,目前有关曹雪芹家族的直系后代或同族人的材料存世极少,因此无法判断曹操家族DNA的研究成果与曹雪芹家族之间有何种关系。
    课题组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则表示,在曹操家族基因研究过程中,自称与曹雪芹家族相关的曹氏族人也在其中,但课题组并没有对此作过专门调查,他们的调查研究都是以曹操为中心展开的,课题组在对家谱进行梳理过程中,只是将家谱作为分析曹氏家族迁徙、分布的其中一条线索,结合其他线索,从而筛选出最有可能是曹操后裔的曹氏族群,以便进行DNA采样。而曹雪芹家族是否是曹操家族的后裔,这不是靠一两支曹氏族群就能够判定的,需要重新梳理、立项才能完成,更需要把自称与曹雪芹家族相关的曹氏族群全部统合起来进行调查,而课题组方面并未有此计划。
    红学研究: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很多人把《红楼梦》看做是一部字谜书,认为里面充满着密码”,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孙逊表示,作者家世生平研究应当运用科学的考证方法,用材料证据说话,要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将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确凿无疑的证据基础之上。从字缝里抠文章、猜谜式的研究方法不是古典文学应有的研究方法。更何况这次的基因调查只是以曹操为中心展开的,并不涉及曹雪芹家族及其后代的基因取样分析,因此不能从这次复旦大学的基因调查中得出“曹雪芹是曹操后裔”的结论。
    孙逊介绍,“红学”经历了几个较为重要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建立在可靠的新的文献资料或文本资料发现基础之上。而近年来并没有重大的、确凿可靠的新材料、新证据发现,一些研究者又急于提出有新闻卖点的新观点,于是就容易产生忽视证据而仅从文本进行推论和猜谜的做法,这是不足取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张书才长期从事曹雪芹家世的相关研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曹雪芹祖籍问题一直是红楼梦研究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很多“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对曹雪芹的生平和家世的研究热情很高,但每一个结论必须有确凿的证据,尽量做到“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避免“真理再前进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张书才表示,应当辩证看待学术研究的“对”与“错”,有些结论即使错误,其研究中所使用的材料或视角可能有某种价值,可从中吸取某种合理的、积极的因素,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原载:2012年03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原载:2012年03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