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哀郢》是屈原“鸣冤叫屈”的篇章。其要害是:“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哀郢》写于顷襄王十三年,是屈原追记九年前(顷襄王四年仲春)“信非吾罪而弃...
《理论月刊》(武汉)1996年第一期发表了钟焰同志的《对(儒林外史不能评价过高》(后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专题全文转载)。文章从《儒林外史》对科...
绪论:“古代”与“近代” 看一下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学史,谁都可以发现文学发展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学,在古时候很长期间,以诗为中心成就了美好盛大的发展,而...
在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图像转向”的讨论中,“审美泛化”( aestheticization或aesthetization)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新术语。它不是“审美化”.例如那为中国传统文人所津津乐道的“渊明把...
一 长期以来,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在取向上有明显的分歧。如果是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而分工,原是不难理解;但要是在态度和方法上好像从事互不相关的活动,却是值得注意...
翻一翻各种版本的文学史著作及近年来研究《儒林外史》的文章,对《儒林外史》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认为它是一部伟大现实主义著作,“卓绝的讽刺小说”。发表在1995年第二期《...
内容提要 元诗的发展可以延□二年重开科举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元诗前期作家以遗民为主,其中刘因、赵孟頫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此外,尚有耶律楚材、马祖常等少数民族作家,其...
一、曾照古今文学恒长不变的明月:多元文化的诠释模式 李白的七言古诗《把酒问月》,其中四句,表层意义平凡,但令我引起创新惊人的联想。他说人的生命短暂,明月永恒,所以只...
内容提要 张中一先生的《招魂乃屈原自招新证》论文提出的不少新见,有助于推进《招魂》研究的深入展开。不过也有一些见解,缺少依据,颇有可疑之处,特提出以求教于张中一及专...
内容提要 对于古典文学整体特征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莫衷一是的意见。从宏观文化视野找寻中国古典文学思想内容的某些共性因素,从而揭示出其中所...
内容提要 元王朝具有鲜明的特点,元代是中国文学发生大转折的时代。传统诗歌继承了唐宋的诗风,又摆脱了功利性,向浅显化、通俗化发展,井退出了文坛的主导地位。新兴的元曲则...
内容提要 本文从郁达夫自青年时就患肺结核的事实出发,先从其书信、自传、日记等相关资料中考证其肺结核的发病史,然后结合肺结核的病理因素具体论述郁达夫小说的人物形象的病...
文学史(本文所说“文学史”皆指文学史著作)应当具有怎样的形态?一些论者出于对文学史性质的不同理解,作出了各自的形态建构即形态设计。就以80年代末以来关于文学史观的讨论中...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一直以启蒙为己任,(1)尽管由于内乱或外患,启蒙的进程屡屡被打断,但启蒙的话语一直不绝如缕,启蒙精神一直得到正面评价。各个时代...
儒家做人以“孝”为本,可现今不孝敬父母的事却常常见于报刊;儒家提倡诚实做人,以诚待人,可现今人与人之间缺少起码的信任;儒家恪守“忠恕之道”,既要求“ 己欲立而立人,...
就文学性而言,雅可布逊在论及文学科学的对象时认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个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换言之,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本身...
在2002年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一篇文章中,我谈到一种看法:后现代转折从根本上改变了“总体文学”的状况,它将狭义的“文学”置于边缘,又将广义的“文学性”置于中心,我名之...
中国社会的转型伴随着一系列制度建设的问题。其中,市场经济制度既是最重要的环节,又是推动社会转型的最重要力量。市场经济制度将重新分配社会利益,重新确定社会成员、阶层...
内容提要 陈学文先生认为“《惜诵》非屈原所作”。此论缺乏证据,不能成立。孙作云先生说:“《惜诵》是《离骚》的续篇。”此论依据不足,难以成立。《惜诵》是楚怀王十五、六...
镜与真:当代小说的一种整体性缺失 刚刚读完长篇小说《手机》。它与由冯小刚导演的同名电影、与张艺谋的思想混乱的《英雄》一样令人失望。这部小说用轻飘飘的情节包裹的,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