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美学学科最初诞生时有两个基本定位,一是感知,二是情感。“感知”本是“美学”一词的词源学内涵,因此理应成为美学研究的首要因素,但西方美学界长期以来却忽略了...
内容提要: 西方传统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实体化、抽象化的形而上学,建立其上的艺术本体论追问导致艺术存在本源性意义的遗忘。艺术深植于人类生命存在的本源性境遇之中,艺术是...
内容提要: 当前学校美育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正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从非中求美转向美中立美,二是从无中有知转向知中出知,三是从由朴及文转向多中难择。这使得如何在泛审美的环...
内容提要: 中国农民画不是原发性的民间艺术,而是经过政府文化机构有意识地组织、扶植起来的“群众艺术”,属于“亚民间文化”。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民间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
内容提要: 在生态存在论美学的视野里,自然之美不是实体之美而是关系之美,有别于认识论的“自然人化”之美与生态中心论的“自然全美”,而是生态存在论意义上的“诗意栖居”...
内容提要: 当代叙事美学资源远未走向枯竭,相反,叙事审美作品的复杂、纠缠、含蓄的审美特性,有待于通过与当代不同媒介表达的比较分析获得更深刻和多样的阐释。经典的替换、...
内容提要: 与当下的文化后现代转型相呼应,男性服饰在审美追求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对时尚、视觉和名牌的崇拜和追捧。“效仿时尚”是个体在流行文化影响下模仿和求新心理的反...
内容提要: “自由的人”是巴赫金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具有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主体之人”、“思想的人”以及“人身上的人”,狂欢精神是其内在精神,但“自由的人”的“...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传统美学在整体上可以称为“艺术美学”,建构的是一种从“教条”出发、仅仅能满足“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官的美学;而生态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内在组成...
内容提要: 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引起中国文论学者的极大兴趣,其“场域”理论不胫而走,成为论述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新依据。受其影响,一批学者从知识的“历史化”与“事件化...
内容提要: 庄子是一个充满了游戏精神的诗性主体。游戏一方面呈现自我的生命智慧和自由精神,另一方面隐含着审美体验和艺术创造的直觉冲动,再一方面游戏构成主体进行批判和嘲...
内容提要: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学者们致力于寻找和发现某些能够在跨文化语境中流通的概念和术语,其中,讽喻(allegory)便被认为具有这种普遍性和共通性,因此不仅适用于西方,同...
内容提要: 语象作为呈现在语言之中的图像,是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因为语象的存在,才使得语言向图像的转化成为可能。但语象的存在常被遮蔽,这需要某种方式让其呈现...
内容提要: 阿多诺美学的出发点在现代艺术,落脚点在拯救现实。他认为,只有把哲学和艺术二者有机结合,才足以让传统美学重新焕发活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进而挽救处于颓势的人...
内容提要: 在表述对象的过程中,从发生学角度而言,语言与图像都是人类古老的重要表述方式。书面语言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使语言的表述处于强势地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
内容提要: 以李贽的《化工》为中心,结合其《读肤律说》《琴赋》等文,探讨李贽的艺术创作观,可以发现,李贽借“化工”概念,不仅表达了可以追溯到庄子的“尚自然,反巧饰”...
内容提要: 现代性是以同质、线性的进步论历史时间意识作为根基的,现代性的时间观从前提上规定了作为“当下”的现代的重要性,并进而表达着“现在”在时间链上向将来延伸的想...
内容提要: 邓以蛰在西方的学习和游历,使他深受西方美学家特别是克罗齐等人的影响。他在学习西方美学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视角,并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实际相参证,体现了...
内容提要: 中国美学学科的建立、形成和发展,是以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中国美学文献学也在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历程中应运而生。中国美学文献...
作者简介: 王柯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华夏古时,乐合诗舞,三位一体,彼此紧密联系,相融无间。①无论是祭天拜祖的庙堂礼仪,还是祝颂尊者的燕饮称觞,乐舞均不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