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报告文学为了自己有一个文学的归属,曾经有过一个多年奋斗表现的过程。从最早的通讯、速写、特写开始,很多年都是游动在新闻和文学的当间,被新闻和文学相互推拒,得不到一...
作者简介: 孟庆澍,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引 言 思前想后,还是先从与大先的结识谈起。 2009年夏,我即将结束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访学生活。合作导师刘禾教授告诉我,一位来自中...
内容提要: 中国社会对器物审美、伦理意义的引申,始于新石器时期,但直至西周才形成被自觉的政治伦理意识建构的完备系统。这种由礼器连缀而成的表意体系,以人体为中心,向服...
文学基本理论在当下被一些人忽视,这对于文学理论研究来说是不正常的;而对于时下浮躁的学风来说,则又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一个变动不居的消费性暂时战胜生产性的文化发展阶段...
作者简介: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当代社会整体结构性变迁所带来的文学所处位置、所发挥功能的变化,已经引发了批评者的注意。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
文学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接受、理解,又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很特别的感动力——这两个希望有时候会彼此冲突。文学家的基本工具是语言,现代语言学家兼...
叙事中的人物不是真实人物,描写其外貌是为了实现某种叙事意图。 《三国演义》开篇对刘备外貌的描写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这种异相与《三国志》等史书中描...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以后,“风流”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或文化范畴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和探究的热点问题。在美学层面上,“风流”作为一个具有浓郁的韩国民族本土化意味的美学...
何谓文学?何谓文学本身?这些曾经再普通不过的问题时常萦绕在我们耳边,如今却变得很有迫切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文学的“危机”和“终结”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之感在逼...
作者简介: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一面停滞两面演进:中国美学史写作的艰难与曲折 中国美学史的写作,从20世纪初的王国维、刘师培、梁启超开始,百多年来,其历史大致...
什么是母语?严格说来,母语只能是你小时候接受的那种你用来思考的语言。用这个标准,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汉语是我的母语”这样的话,就需要反复推敲, “汉语”在哪里呢?就...
在文学艺术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任何一种“主义”,无论它曾经如何强大、创造了怎样辉煌的历史,一旦陷入僵化,止步不前,等待它的必然是生机消弭,最终被历史尘封。 现实主义同...
美学与哲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事关美学之存亡:如果美学可以为哲学所取代,则美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为此,有的学者主张应当把哲学从美学中排除出去,以保持美...
一、问题的提出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经济成为社会的主题词之后,历史正在按部就班地转型,作为精神形式存在的文学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挤压。艺术存在的合法性逐步成为当...
恐怕没有人会否认,任何一部文学史的写作,无论怎样追求内容的充实、叙述的齐全和体例的完备,本质上它都是对已然发生过的纷繁复杂的文学事实的删繁就简。明了了这一点,就不...
内容提要: 中西自然审美长期处于不自觉状态,有审美而无批评。当代自然审美需要通过自觉建立自然审美批评话语体系而实现自觉,提倡与引导恰当的自然审美,避免传统自然审美诸...
在引领和丰富人类精神生活上,文学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非凡的作用。但是,在今天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下,中国要发展成为文化强国,就要求中国文学着力弘扬中国文化精神、表现中国文...
春秋战国时期,丧葬祭祀礼俗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儒家始祖孔子和道家创造者老子以各自不同的观点分别在《论语》和《道德经》文本中进行提及或阐释。《论语》在谈及...
当代中国社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重复率最高的不同的政治关键词。理解了这个关键词,就能把握住当下社会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时代精神特征。“中国化”与“大众化”,就是当代马...
作者简介: (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译 者: 蒋晖,北京大学中文系 编 者 按: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