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自发表以来,对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正如学者所说的:“...
内容提要: 现代学术形成的标志是学科化和专业化,以及由此建立起的制度性基础。作为一门外来学科,美学在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晚清的壬寅-癸卯学制中。在蔡元...
作者简介: 王确,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2年9月2-5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新世纪生活美学转向:东方与西方对话”国际研讨会在长春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土...
内容提要: 在前期明代复古主义的思潮背景下,意象理论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道学的“诗言志”观念的影响,与之相抗衡的则是被禅学浸染后的道家玄言诗学对意象理论的左右。而在明...
内容提要: “疏”和“野”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有不同的美学意义。“野”的美学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长期的发展中衍变出多种含义。疏野成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在《二十...
内容提要: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很少从中国当代喜剧艺术实践出发,认真总结中国当代喜剧艺术的基本规律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中国当代喜剧理论的建构,而是援引其他理论批评中国当...
内容提要: 形式美的生成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从形式到美的形式;其二,从美的形式到形式美。世界万物都是有形式的,但它们的形式不一定都是美的形式。某种形式被人们认定为...
内容提要: 费伦质疑在查特曼叙事文本内在的交流过程中,人物何以不是叙述交流过程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人物虽未直接在这一流程图中出现,但仍然包含在交流过程中,以各种方式...
一部美学史主要是美学范畴发展的历史 朱平珍:在美学史研究方面您先后出版过《中国小说美学》和《中国美学史大纲》等重要著作,您曾提出过一部美学史主要是美学范畴发展的历史...
内容提要: 在文学叙事中,时间既作为主题(时间的经验)又作为形式要素(文学描绘时间的艺术)出现,二者具有不可消除的伦理意义。前者构成故事时间伦理,后者构成叙述时间伦理。...
内容提要: 作为一个在西方学术观念影响下提出的中国文学史命题,“文学自觉”由近代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在分析魏文学时提出,为学界广泛接受并发展成为“魏晋文学自觉说”。也有...
内容提要: 名实关系是语言学史的源头,也是延续至今的基本话题,说明为世界命名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功能。语言也有不可名状之对象,这就是无形和虚指的世界。图像的虚指性决定了...
内容提要: 艺术体制问题发源于二十世纪下半叶分析美学阵营关于艺术定义的论争。丹托和迪基的“艺术界”和“艺术惯例”论显示了美学讨论从“本质属性”向“关系属性”的转向,...
作者简介: 凌晨光,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 内容提要: 艺术是一种话语,一种表达和建构性的活动。艺术活动完成了思想的外显,情感的抒发,促成一种形象化的转换。艺...
内容提要: 底本/述本分层观念,是一百年来叙述学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叙述学至今依靠的理论基础。但是这个理论近三十年来一直受到各种批驳,攻击者提出的反分层论辩相当有理。...
内容提要: 根据索绪尔的观点,包括语言在内的符号系统是由可供辨识的“能指”和具有意义的“所指”组成的。而“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又是任意的,是作为特定社会群体的...
内容提要: 与艺术相关的技术可分为表达技术和传播技术,表达技术只影响艺术创作的特色,而传播技术则影响整个艺术生产的内在结构和总体方式。艺术史上三次艺术生产方式的变革...
内容提要: 瞿秋白推崇高尔基为无产阶级普罗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实践者、革命者,原因是高尔基自身的主体因素、苏联打造“样板”的影响、建设新文艺的现实需要。瞿秋白的高...
内容提要: 中国电视剧的受众批评模式,经历了无理论支撑的泛谈式批评的萌芽期,引进接受美学等理论后初步对电视剧文本进行批评解读的探索期,运用多种理论(包括中国传统理论...
内容提要: “鉴赏批评”是基于“鉴赏判断”所进行的诗文批评,是以审美趣味、情感体验为基本标准的文学批评活动。这种鉴赏批评在中国是从西汉末期开始形成,直至东汉末期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