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哲学家让·华尔曾说过“每一哲学都有一定数量经自己洗炼和使用的术语;都有它自己的词汇表”,[1](P135)这里的“术语”应该指的是“概念范畴”或“关键词”。纵观整个...
作者简介: 吴功正,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出土文物器皿和出土文献资料所蕴藏的文化—美学含量,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最高理想是追求一种“无”的境界,也就是张少康先生所称的“无声之乐”的境界。“无声”之美,就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只能通过象征的方法去体会的、具有最...
内容提要: 造型描述(Ekphrasis)原是一个古希腊修辞学术语,其本意是指文本或演讲中的形象化描述。文艺复兴以来,它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20世纪中后期,作为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范...
后现代主义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思潮,正如其名,后现代主义以其鲜明的叛逆性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哲学和文化体系,它向诸多文化思想领域提出了挑战,并促使人们以...
战争艺术作品中,现实主义所具有的强烈的写实感和历史性为人们了解、理解战争和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文学艺术中,现实主义也总是人们熟悉的话语,尤其是战争小说,现...
作者简介: 段吉方(1975-),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内容提要: 《手稿》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原点,《手稿...
内容提要: 主体性是文学批评的应有之义和基本的精神诉求。中国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建构过程一直举步维艰,在当下的全球化语境和商业化运作机制中甚至身陷危机。文学批评主体性的...
作者简介: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在所谓的“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现时代,当代中国美学究竟如何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如果美学只关注思想的建树,那它应走的就...
内容提要: 新媒体文学的“海量神话”创造了今日中国巨大的文化关注,导致文学格局的重新洗牌。“海量”与“质量”的落差、自由写作中承担感的缺失、类型化文学生产的过度膨胀...
内容提要: 近年来,诗歌批评在现实意识上,在历史和审美视野、抱负上,呈现不断错位乃至萎缩的状况。本文集中讨论诗歌批评人为地将现代诗的意义阐释和形式研究硬性割裂,使之...
内容提要: 短信文学走过了近十年的发展行程,在显示出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诸如语言的口水化、意蕴的扁平化、内容的复制性和理论的滞后性,等...
作者简介: 袁鼎生(1955-),男,广西全州人,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文学院教授,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内容提要: 事物潜能、事物品质、事物生态活动、事物生...
内容提要: 现代视觉技术改造了艺术主体的凝视法则,这使得主体对于经验对象在先的“凝视”自发地转向了强调真实性、复制性和多元性。这就造成了凝视法则的改变。艺术主体由此...
内容提要: 手机媒体是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由于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现在已很难统计出到底有多少文字与视频是通过它来传播...
内容提要: 库萨的尼古拉作为15世纪的“第一哲学家”,其美学思想历来为后人关注。虽然,美作为上帝的属性,在中世纪神学中地位并不低下,但是就美展开大量论述的哲人,除了我...
作者简介: 高建平,男,江苏扬州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文学评论》副主编,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主要...
作者简介: 关纪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编审。 “……什么,大仙?” “对,大先。” “大仙?跳神的?” “不,大小的大,先后的先。我的同事,刘大先博士。” ——...
内容提要: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跟阅读体验活动密不可分,它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生成的过程,因此,作品即文学事件,读者即作品内在的生产要素。从这一角度看,接受理论...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性的文学奖。这个奖,在1949年以前,与中国文学发生过一点关系。据说,鲁迅曾有希望获奖。但鲁迅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获奖。因为自己如获奖,会使一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