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鲍德里亚继承了法国新左翼知识分子开启的微观政治学思想,指出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已经由马克思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关系演变为符码的策略性关系。他不满意马克思对...
摘要: 在学科建立之初,美学便具有与身体有关的感觉和感性认识的双重内涵,即包含着当下性与超越性的双重维度。但在启蒙运动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氛围中,审美超越性的维...
【内容提要】 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正式形成于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与那时所说的“新”是基本相同的一个文化概念。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体现中国社会、...
【内容提要】 借以两种饭店的性质及在审美上的得与失,考察两种不同性质的艺术,以及两种不同的“艺术终结”观。用毕达哥拉斯的参加奥运会的“三种人”的比喻,说明回到对艺术...
核心阅读 ●网络平台正在部分地实现让普通读者参与到文学批评活动中来。不仅是发表在网络上的通俗文学,即便是纸媒发表和出版的所谓纯文学,在网络上也有可能成为讨论的热点...
编者按 文论史,是一门研究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发生作用的理论、主张、观念之变迁的学科。它与文学史既相融合,复又有其自身的渊源、沿承、演化及其在思想资料上的独立性。...
【内容提要】 规范程序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衰败,文学艺术的价值就在于独出心裁的创新。艺术实践者们求新、求异、求奇、求变、求超越的趋势,正是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极力宣示的...
【内容提要】 “意境”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思想的标志性范畴,王国维、宗白华等人的“意境说”被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意境”之说的集大成。近年来,罗钢的系列专题论文...
【内容提要】 进入20世纪之后,超验的、自上而下的思辨美学似乎逐渐让位于自下而上的美学,比如从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审美问题。“文学社会学”不但吸引了许多文学理论家和文学史...
【内容提要】 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的接受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966—1970年间,以《词语、对话和小说》、《封闭的文本》、《诗学的毁灭》等为代表,克里斯蒂娃介绍了巴赫金的复调、...
【内容提要】 海德格尔迫使人们重新思考久已遗忘的存在,西方哲学版图的基本轮廓主要是由他一手绘制的。巴迪欧的非凡之处在于,他使纯粹形式化的数学集合论和无限丰富的政治哲...
【内容提要】 建构文学理论解释学的目的在于实现文学理论探讨上的“意见一致”。这首先需要明确文学理论是理论思维的产物,解释必须遵循理论解释的方式;其次,要尽可能排除日...
【内容提要】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奠基者克里斯多弗·考德威尔,一直被视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实践瑕瑜互见,既有机械教条的一面,又有发人深省的思想洞...
【核心提示】斯帕克不但在创作理念上提出独到的见解,而且在艺术实践中显示出锐意创新的精神。 根据斯帕克小说改编的电影《春风不化雨》 苏格兰当代著名小说家缪里尔·斯帕克(...
【内容提要】 “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初用于音乐领域,后来扩展到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等领域。近来,“声景”一词也被用于自然文学之中,即人们从“声景”的角度来欣赏评述自然...
【内容提要】 先锋文学对文学传统的挑战造就了先锋美学的独特品格,即突出美学层面上的反叛性,片面放大形式的意义,执著追求创作的自由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的市...
【内容提要】 阿多诺的“漂流瓶”在詹姆逊晚期马克思主义逻辑中被打开,理论政治策略的规划与否定辩证法和晚期马克思主义逻辑之间的对话纠缠在一起。否定辩证法从20世纪70年代...
【内容提要】 本文以文献梳理为基础,从传播学与文学传播学的关系出发,探究我国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之现状。文章认为处于起步阶段的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内容提要】 本文就以往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直观论、纯认识论和教条主义倾向作了简略的评论,并认为造成这些倾向的思想根源从哲学上来看,是由于一方面把“...
【内容提要】 从思想生产的角度探讨当前文学理论的知识创新,是一个具有学理深度与当代意义的学术话题。思想的生产作为价值和意义的创造,它对知识的创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