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现代传媒语境下的语言与图像表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朱全国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在表述对象的过程中,从发生学角度而言,语言与图像都是人类古老的重要表述方式。书面语言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使语言的表述处于强势地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兴盛,图像已经成为与语言表述并驾齐驱的表述方式。从艺术表述的效果而言,两者都具有伪示呈现对象的功能,但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图像表述在于其意义表达的直接开放性和一定的写实性,语言表述在于情感性、间接性的传达。从意义理解的角度而言,图像与语言表述在受意图、文本、语境、接受者影响的同时,也受人们艺术互涉理解方式的影响。艺术互涉的理解方式(如语言-图像互涉)使人们在理解艺术时更加立体和丰满。
    关 键 词:表述方式/语言/图像/意义传达
    作者简介:朱全国,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九江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从艺术的表现来看,如何完整地表述和传达艺术家对于对象的认识与看法、展现作品的意义、体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接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立体性传达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艺术家的意图,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人们理解艺术所包含的内容。但事实是,人们所面临的艺术种类多样,它们所使用的艺术符号也不同。不同的艺术符号具有不同的表现优势和劣势,受制于艺术符号的不同,这就在事实上形成了艺术传达和表现的局限。在现代传媒语境之下,艺术符号的不同,使不同的艺术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态势。而在现代传媒语境中,语言符号与图像符号无疑是最为普遍与重要的两种艺术符号。语言符号自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以来,经过雅可布逊、格雷马斯、罗兰·巴特、拉康等人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图像符号虽然如语言符号一样古老,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图像的理解在客观上是基于语言或语言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之上的,同时受制于传播技术,图像在人类活动之中并没有如语言那样普遍得到运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长期制约图像传播的技术得到了解决,图像符号开始展示其应有的生命与活力。米歇尔《图像理论》的出版,就是图像得到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的集中反映。所谓“图像学转向”、“图像时代”、图像对文学的压迫等等,都是在这一语境之下呈现出来的。因此,要理解艺术的立体性传达和诉求,就必然关注不同种类的艺术符号表述的特点。当然,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图像符号,它们都有艺术和非艺术的表述,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关注这两种符号的艺术表述。
    一、语言与图像:两种主要的表述方式
    人们在以语言表述对象时,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与表述并不是借助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解释,而是直接从语言过渡到所要表达的对象。这个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取决于这些词语意义被人们共同理解与接受。这种意义往往并不是明确的表述,可能只是从事物的一般理解出发。如“桦树”,人们对这种树并不一定有十分清晰的认识,但出于对树的一般知识的了解(因为大脑的词库中有“树”这个词的概念,“正常情况下,词一旦被词库收录便不能删除”[1]),并不妨碍人们的交流。通过对类似例子的了解,不难发现,日常语言表述往往都具有上述特征,即人们在用语言表述一个事物时,一般情况下总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对事物的了解出发,进而实现对新的事物的认识。“习以为常”说明认识或描述新的事物所需要的基础。“这一点并不奇怪。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人们相互沟通、交流中,通过可见的谈话动作从他人那里学会自己的语言的。从语言学上,因而也是从概念上来看,只有那些可公共谈论、可经常谈论并可用名字标志和学习的事物才是处于最中心的事物。”[2]
    就文学语言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文学语言建基于一般语言的基础之上,因而在很多时候,文学语言必然具有上述语言的特征。与此同时,文学语言也必然不同于一般日常语言,它必然要体现出自身的特殊要求。文学语言有时体现出模糊性才有利于意义的表述,有时也需要精确的表述才能更富有表现力。文学语言的表述从本质上讲并无定规,而是依据所要表达事物的需要,达到完美表现和传达的目的为诉求。所谓形象性、精确性、模糊性只是在面对不同对象时在传达和表现方面所体现出的特点,而不是先在的要求。文学语言的辩证法在于,它所有的需求在于传达与表现的需要,模糊的语言所体现的往往是最为精确的表达,诗性形象总是从人们的一般语言表述基础上体验并呈现出来。“生命是一个不断行走的影子”,就是在模糊的表述中精确地体现出对生命的真诚认识;“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之中体现出大自然的诗性形象。
    与语言传达一样,图像表述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世界的方式。随着书面语的出现,语言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语言表述在描述世界方面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图像表述的作用与使用范围长期被压缩。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语言的传播媒介优势正在丧失,图像借助于现代传媒开始大行其道。图像已成为人们表述与传达对象的主要方式之一。
    是不是仅仅在当代,图像才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表述方式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图像本身就是人们表述对象与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从人类艺术起源的观点来看,不论是何种艺术起源的观点,图像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艺术的分类上,较为符合实际状况的艺术分类,首先是由霍尼斯提出的,他把艺术分为三类,即“以人体为媒介的艺术”、“为了视觉的需要,在空间中展现的艺术”、“为了听觉的需要而在时间中展现的艺术”[3]。在第一类的艺术分类中,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纹身装饰和舞蹈,这两者虽然因为媒介的不同,并不能直接与图像产生关系,但是很显然,与图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尤其是纹身,就是附着于身体之上的图像。第二类是在空间中展开的艺术,绘画就是其中之一。第三类则属于语言传达的范围,基本上不涉及到图像。从霍尼斯的分类来看,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图像涉及了第一类和第二类艺术,它在这两类艺术中重要性的体现显而易见。这说明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图像是艺术分类中最基本的一类,它与语言表述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图像表述与语言表述在艺术分类中的地位,都说明图像与语言在人类表述和传达世界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也许可以进一步从人们所接触的古代艺术中得到确证。就艺术而言,“艺术存在的第一个前提是有意识的人的存在,而且是能意识到自我意识的人的存在,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才可能开始各种各样的艺术行为”[3]。而在现存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中,绘画或与绘画有关的艺术作品占据了极大的份额,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图像在人类对世界的表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在《艺术的起源》中得到了很好的说明,在此书“造型艺术”部分,格罗塞分析了很多原始绘画,他指出,这些绘画实际上并不是偶然的和鲜见的,而是普遍存在的。绘画所涉及的对象多样,动物、植物、人物形象、生活场景、绘画文字等,其中有精雕细刻不亚于今天的艺术品的,也有速写式的[4]123。这在客观上说明,图像表述在人类面临对象和传达世界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不仅是艺术的一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基于上述,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现代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时代,语言表述正处于被压缩的趋势,图像表述大量充斥于现代传媒之中。图像表述与语言表述双峰并峙的存在,成为人类表述史上一道奇观。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图像表述与语言表述都是人类最古老的主要表述方式,图像表述在当代的兴盛,只不过是恢复了长久以来被语言表述压抑的空间。图像表述和语言表述的共同兴盛,一起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表述手段与方式,不仅是人类表述史上的盛事,也是人们在长期表述过程中的追求,这对于人们完整地表述对象与世界,对于丰富人们对对象与世界的把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语言与图像:伪示对象时的优劣
    不可否认,在当代,图像表述已成为与语言表述同样重要的表述方式。图像表述正如某些学者所言,并不是要取代语言表述,而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取得了发展的空间,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图像表述与语言表述又分属于不同的艺术表述手段,因此在表述的方式与效果上均有所不同。
    卢梭指出,从语言的起源来看,语言表述天生具有激情与隐喻的性质,他说:“古老的语言不是系统性的或理性的,而是生动的、象征性的。”[5]14在他看来,语言的起源是源自于人们生活和生存的需要。“语言起源于何处?精神的需要,亦即激情。激情促使人们联合,生存之必然性迫使人们彼此逃避。逼迫着人类说出第一个词的不是饥渴,而是爱、憎、怜悯、愤怒。”[5]15不过,随着文字的出现,语言在经由文字的记录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语言中天生表现情感的语音等因素趋于弱化,如果仅从文字入手,基本上看不出其中所包含的那些具有具体表现力的情感要素的存在,如在某种场合下具体的、具有情绪性的发音。文字的完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语言中情感弱化的过程,文字固定并延续了语言,但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束缚了语言的表述。
    但是,文字作为一种符号也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在文字这种书面语中,人们可以通过间接性的表述,在观念上实现情感的表述。卢梭所谓原始人口中的“巨人”,就是当时人们具体可感的形象,作为常用的“巨人”一词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式的、观念性的情感表述,这代表了语言的常态。德里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很具有代表性,他指出:“‘巨人’这种观念是情感的指代者的固有符号,是对象(人)的隐喻性符号和情感(恐惧)的隐喻性符号。这种符号之所以是隐喻的,是因为它虚假地表达对象;它之所以是隐喻的,是因为它间接地涉及情感:它是符号的符号,它只有通过另一种符号,通过恐惧的指代者,即通过虚假的符号,才能表达情绪。它只有通过表示虚假的指代者才能确切地表示情感。”[6]
    不难发现,在语言的表述中,情感因素看似脱离了语言产生之初的情感性,但总能通过间接性的表述方式实现情感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表述的意义或许并不是词的本来意义,而且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尤其是在文学语言的表述中,这种语词意义往往与原义并不相符,这就出现了语言表述的偏移,但这种偏移并不会阻碍语言对情感与原义的追寻,直接的情感表达变成了间接的情感表述,这在文学语言中比比皆是,是文学语言的一种常态。间接性表达作为语言的一个特点赋予了语言一种功能,不仅语言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而且语言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实现从概念向具体表述对象的转移。如此一来,语言就具有了一种能在极大程度上满足表现需要的功能,这是其他任何表述方式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语言表述的最大优势所在。在文学语言中,这一特点更加明显,“诗歌能这样伟大,从而获得尊贵的地位,全靠它的本质特性。在艺术领域,再没有别种艺术,象诗歌那样无限制地支配着无限制的材料的”[4]205。
    尽管语言的最大优势在于能以概念向具体的事物转移,但也不能忽视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特点。不可否认的是,语言所体现出的形象因素与图像表述有很大的差别。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王弼所说的“象”主要是物象,但对说明文学创作中作家对外物的语言表述,仍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语言相对于外物而言,是因象所生,用来表述象,进而表达意。不难看出,语言是用来表述意的,但其中有一个中介环节,就是要实现意的表达,还需要通过语言形成象,进而完成对意的表达。事实上,在传统的文论观念里,文学意义的展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象的参与,这也是人们往往认为文学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原因。不过,在日常语言的使用中,或者说就语言的一般意义而言,形象的因素并不是那样明显,而是由语言的概念连接与转化直接形成意思的传达。此外,书面语言中有一些语言本身就具有形象性,如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但随着语言文字本身的发展,这种形象性已经不明显了,具有这样特点的文字也是有限的,它们更是一种“辩证的形象”[7]。
    从总体上说,语言表述确实具有形象的特点,尤其是文学语言,“诗歌是极其图象化和暗喻化的”[8]。但语言中的图像并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图像,而是依据人们自身的经验,由语言的概念联系到的具体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图像本身并不是作为符号出现的,而是与意义相混合的既有意又有象地存在着的一种特殊“图像”,其实质依然是属于意义的部分,是人们头脑中的图像,而不是真正视觉中的图像。语言对于意义与概念的表达,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事实,即语言在表述意义的过程中,具有视觉意味的图像并非直接出现。语言表述尤其是文学语言表述,渴望语言能展示出形象性,但语言表述本身则很难产生相对具体的图像。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语言表述需要加强的地方,语言以概念指向事物的特点往往又成为实现这种需要的阻碍。
    语言表述与图像表述都具有虚拟展示对象的能力。如比利时画家雷尼·玛格里特的名作《背叛图像》,在图的下面有这样的话:“这不是一根烟斗。”这幅画和其中所包含的语言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即“图像与语言具备表示或伪示世界本真的能力”[9]56。尽管语言和图像都具备这种伪示世界本真的能力,但也正是在这种伪示过程中体现出差别来。还是以上述《背叛图像》为例,无论这个烟斗是真实的,还是表现烟斗的一个符号,人们从这幅画中得到的信息相对于语言的直接表述而言更加直接与具体。人们从这幅作品中至少可以获得如下信息:烟斗的形状,这种烟斗主要使用的人群,使用的历史时代,甚至有可能从烟斗判断出生产地点,等等。这直接说明了图像所具有的一个完全不同于语言表述的特点,即图像具有直接的开放性。
    图像所具有的直接的开放性还不只是如此。在诗歌中,艺术家通过对海伦的叙述,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想象出各种自己所认为的最美的女性形象,并将之附会于海伦。海伦的形象也就不只是希腊的女性形象,而可能是任何与想象者有关的民族的女性形象。但如果是绘画,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海伦只可能是希腊的,而不可能是其他民族的。绘画直接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如民族服饰与人种特点,都能直接将海伦限定于希腊。这就昭示了一个近乎常识的判断,诗歌的开放性源于语言在表述对象时的间接性表述,而图像则具有直接开放的特点,并使无论是以摹仿还是以表现为基础的图像都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图像的直接开放性和一定的写实性,并不意味着图像传达不重视间接性的表达。相反,出色的图像表述总是选取最富有意味的瞬间来实现意义的传达,从图像本身直接进入到意义。这不同于语言-形象-意义的传达,而是图像-意义的传达,在图像传达中,起作用的是构成图像的各种形式方面的因素。因此,语言表述和图像表述,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各自的劣势。两种表述方式都能表现情感性的、间接性的、直接性的、摹仿性的意义,但却有所侧重。二者相比,语言更善于传达情感性的、间接性的意义,图像更善于传达摹仿性的、直接性的意义。
    三、语言与图像:意义立体性传达中的影响因素
    由上可知,语言表述与图像表述是人类表述特别是艺术表述中十分重要的两种表述方式,同时,它们又有自己不同的表述侧重、优势及不足。在语言表述和图像表述中,人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即语言和图像如何传达出意义,人们如何理解其中的意义。事实上,与意义理解具有紧密关系的四个要素——意图、文本、语境、读者都会产生作用[10]。
    作者意图在很长时间内公认对艺术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到今天为止,人们也无法清楚地知道在意义的理解过程中作者意图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意义的掌握。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当作品一旦完成,作者的意图就以语言或图像的方式隐藏于作品之中,人们根本无法分离出哪些是体现作者真实意图的表述。唯一似乎可信的是游离于作品之外的作者本人关于该作品创作意图的说明。即便是作者本人的说明,也不一定代表了作者在创作时的完整意图。作品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意义,但这种意义却在作者创作完成之后成为作品中不可分离的部分,再也无法单独提出。
    从文本出发来理解意义的观点在20世纪影响深远,似乎人们厌倦了传统的作者决定论的长期统治地位,这种观点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巨大影响。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法国结构主义、英美新批评,从较为宽松的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以文本为中心的各种不同侧重的具体体现。但问题同样存在,作品的意义也许与作者所要实际表达的意义有所出入,人们从作品的结构中分析出来的意义不见得就是作者所想表达的意义。“有时我们又说意义在文本之中——也许你本意要说X,可你说出的言语却表示Y,这样一来,似乎意义成了语言自身的产物。”[10]并且,这种分析方法很显然与日常人们的交往经验相矛盾,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所注重的是交往中意图的相互了解,对语言本身并不重视。在图像表述中,情况也是如此,肖恩·霍尔就曾指出过这样的问题,他在分析辛迪·雪曼所拍摄的一个躺在地上的上半身沾满沙子和泥土的女性照片时指出,“这张照片体现了我们对于一个关于死亡影像的感受同这个影像本身的差别”[9]16。仅从作品出发,无法判断出这给我们带来真实死亡感受的照片是否是一个伪拍的照片。
    读者理论的兴起使人们把作品意义的理解重心转移到读者身上,甚至作者本人在面临自己的作品时,也只是读者中的一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完全依据自身经验,作品对读者而言只是一个引导。《圣经》中曾提到撒旦用果子诱惑夏娃,但在卢卡斯·克拉纳赫的油画中,果子成了苹果。很显然,克拉纳赫对《圣经》中撒旦诱惑夏娃的果子进行了具体化,苹果代替了智慧之果,同时显示了读者对作品的自己的理解。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很显然是基于自身经验而产生的对作品的“误读”。这种误读是必要的,也是作品具有开放性的体现。但这种取决于读者的意义并受不同读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很大,其意义仍然呈现出不确定性。
    不可否认,上述三个因素对作品的理解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相对于这三者而言,语境的因素同样十分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是最为重要的理解意义的因素。人们对语境的理解是多方面的,语境本身也从一个纯语言学范畴的术语成为理解文学与艺术的重要范畴。语境所包括的范围不仅只是语言学意义的上下文,而且还是作品本身,以及文化语境。构成语境的因素相当复杂,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的、作者的、作品的、读者的因素都可以成为语境存在的基础。因此,语境本身是无边际的,它只是一个相对的存在。语境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可设定性,在艺术活动中设定语境,可以使意义在相对封闭的范围内得到较清晰的理解,语境的作用因此显得极其重要,不会使意义流于无法把握的境地。
    上述四种因素在语言表述和图像表述中都存在,这些因素对二者同样有效,可以说是影响艺术意义理解的普遍性因素。但也不可忘记,在理解艺术的同时,人们往往用另一种艺术的特点来理解某一种艺术的意义,这就是艺术互涉。艺术互涉之于艺术意义的理解主要在于借助不同艺术之间的特点,从而达到对某一艺术的理解。中国古代有体现诗、乐、舞一体的具体文献。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诗画之间的论述,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及“左图右书”等。这些艺术观点与实践至少表明如下事实:人们对事物的期望表达是立体式的,只有立体式、全方位的表达,才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事物逼真地呈现于人们面前,人们也才可以清楚地理解所要表达的事物和所要传达的意义。同时也表明,无论是语言表述还是图像表述,在意义的传达上,它们在具有各自优势的同时,也具有自身先天性的不足。
    还有一个事实也不可回避,即立体式的传达虽然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方式,但在具体的传达过程中,受制于具体的艺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艺术的传达特性往往由这些符号系统的特点决定。如上述语言符号系统和图像符号系统,建基于其上的艺术形式在理解上就受制于这些符号的特点。艺术的立体性传达和意义的全面理解,以及人们的生活经验使艺术的互涉具有巨大意义。要很好地理解语言艺术的意义,就必然借助于图像的某些功能;同样,理解图像的意义,也离不开借鉴语言表述的优点。“只有坚持文字和图像并重,而不是用图像取代文字,或者排斥图像只要文字,达到这样一种和谐的境界:既坚持文字的语义优先性和意义伸展性,同时又拓宽了图像的在场性和真实性,使媒体文化形式的未来发展有了新的地基和风格:注重图文亲和性和整合性,即不像图像中心主义那样抱持着图像的唯一性和平面性,而是不离文字不贬文字,坚持文字对图像意义的提升。反过来,文字也不取代图像,而是将图像背后的微言大义发掘出来,醒豁起来。”[11]因此,理解艺术互涉的意义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不可缺少。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图像艺术,其意义要得到更加全面的理解,实现艺术意义的立体性传达,就必然要相互借鉴和利用[12]。
    总之,艺术的表述方式无疑是人们在进行艺术研究时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随着图像表述方式的兴起,图像表述与语言表述成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主要艺术表述方式。这两种表述方式分别侧重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因此在表述方式与表述效果上都有所不同。语言的表述,特别是文学语言的表述,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情感的因素,同时其优势更体现在能以概念的方式向具体的事物转变,从而体现出形象性。语言中的形象并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图像,而是与意义相混合的一种特殊“图像”,其实质依然属于意义的部分。图像表述具有直接开放性和一定的写实性,图像总是选择最富有意义的瞬间来表现意义。很显然,两种表述方式都能表现各种意义而又有所侧重。语言善于传达情感性的、间接性的意义;图像善于传达摹仿性的、直接性的意义。语言表述与图像表述都具有虚拟展示对象的能力,但两者之间相互理解时,却存在“非对称性态势”[13]。要实现对对象的完满表达,就必然要深入理解艺术互涉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力求克服所用艺术符号系统的不足,尽量使语言的表述体现图像表述效果,在图像表述中体现出语言表述的内涵,从而使艺术的表述方式趋向立体,实现艺术的最完美表达。
     
    参考文献:
    [1]荣鑫阁.关于词库及其运行原理的一些假设[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84-92.
    [2](美)蒯因.语词和对象[M].陈启伟,朱锐,张学广,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3]朱狄.艺术的起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35.
    [4](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法)让-雅克·卢梭.论语言的起源[M].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法)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M].汪家堂,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04.
    [7]Walter Benjamin. 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G]//Hannah Arendt. Illuminations. New York: Schocken, 1969: 256.
    [8](法)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M].洪洁求,洪丕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84.
    [9](英)肖恩·霍尔.这是什么意思?[M].郭珊珊,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10](美)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M].李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69.
    [11]王岳川.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与未来导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99-105.
    [12]傅丽莉.图像符号与文本资源——以德国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为例[J].文艺争鸣,2011(4): 45-49.
    [13]赵宪章.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1(3): 170-18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