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意义 意义如何产生,符号怎样被理解和诠释,是我们首先要讨论的问题。在交通规则中,红灯是不能走,黄灯是要等一等,绿灯就是可以走了。在这种情况下,红、绿、黄就是一...
1993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发表了一份题为“跨世纪的比较文学”的报告,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份报告为具有开放性特质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就广度而言...
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到今天,一个民族的文学经典再也不是仅属于这一民族研究者的专利,各国各民族的研究者参与到同一经典的研究中,就必然给这一经典带进五花八门的阐释方法和闻...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国门开放,中外文化、文学交流日多,在现代精神观照下,在新的文化语境中,我国的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文...
一“法国学派”的方法是“传播研究”而不是“影响研究” 在对传播研究方法进行阐述之前,有必要首先澄清与传播研究方法有关的“法国学派”及“影响研究”问题。 长期以来,国...
作者简介: 潘红,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容提要: 英国通俗作家哈葛德的小说以探险、神怪和爱情为主要题材,表征了19世纪的西方世界观念秩序,以文学隐喻的方式构筑了西方的...
随着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汇的不断扩大和深入,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建构与发展, 实际上也就不可能封闭式地进行,而必须是要在与整个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来获得自身 演变与转换的...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1875-1926)被誉为自荷尔德林、歌德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不过,无论是在母国或者中国,他远未走入大众,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似乎因为太特立独行,里尔克...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两岸三地华语电影在国际影坛的集体崛起,人们日益意识到,尽管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以及海外华人的地理边界、政治背景、经济体制、国籍身份不同,但是由于相同...
比较文学自诞生之日起,来自学科内外的质疑和争论就层出不穷。20世纪上半叶,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就围绕各自代表的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方法、对象和范围展开激烈论争,到了2...
20世纪初是中西方现代诗学与传统诗学交锋最激烈的年代,处在这一历史转型期的中西文学都饱含着对自身传统诗学的反思与向“他者”借鉴的渴望。因此,中西文学关系应是“西向而...
一 20世纪90年代,比较文学扩张为文化研究之初引起过不少学者的惊呼。照Jonathan Culler的说法,如果按文化研究的路子发展下去,“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将会大得无所不包”(注:转引...
亲近并受到过《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启迪的日本近现代作家知多少?尽管我们无法用调查问卷作百年考察,但仍然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名单。20世纪《聊斋》被改编成广播...
比较文学自诞生百余年来,可以说一直是危机重重,直到今天,这种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严重。国外著名学者韦勒克、艾金伯勒等人曾数次谈到比较文学的...
作者简介: 范方俊(1969-),男,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比较文学(北京100872)。 内容提要: 比较文学是从文学史中分离出来的,把比较文学视为文...
1 读完《务虚笔记》,我想到了“思索的小说”这个概念。经由这一概念,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学与史铁生的创作在我的思考中相遇了。 昆德拉把小说分为三种:叙事的小说(巴尔扎克...
作者简介: 陈跃红,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内容提要: 学科史的研究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学科的存在和疆界是...
1.比较文学学科正名的重要性 创建或定位任何一个学科的首要工作是正名工作。正名这个概念容易使我们联想到儒家学说,因为它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当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
1、在汉语语境下对“比较”产生误读的两种可能性 “什么是比较文学?”近两百多年来,国际比较文学界对这一概念的设问与回答一直处在争议之中。在《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理论形成于西方。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中国亦历史悠久:孔子的“六艺”之分,已略带跨学科比较的意味;司马迁则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将安息传闻与中国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