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唐纳德·金(Donald Keene),堪称美国日本文学研究第一人,但中国学界对这样一位著述颇丰的日本文学专家却介绍不多。叶渭渠先生曾在《扶桑掇琐》①一书中以一...
1927年1月15日巴金从上海启程赴法国,2月19日到达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28年12月回国抵达上海。 巴金对这段留法生活有很多回忆,巴金和同学在巴黎上夜校补习法...
引言:焦虑与狂喜 不可否认,如果没有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是另外一个模样,新时期的文学,也将面目全非。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尤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为东方文论之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古典文论,在文本表述上的最大特点是理论文本与诗性文本的杂糅,这就决定了对它的翻译既是学术理论翻译,又是文学翻译。换言之,相关翻译既...
一、武田泰淳的上海因缘 在二战以后日本文坛上崛起的新作家群,或者称之为“战后派”的作家中,无论从其个人经历还是其作品中所关注的对象,武田泰淳(1912-1979)恐怕是最具有中国...
1917年周作人以北京大学文科教授的身份首先开设欧 洲文学史,1918 年第一本《欧洲文学史》教材问世。1930 年朱自清主持清华大学国文系后,明确提出从“比较”高 度认识“西洋文学”...
佩列文的文学创作与当代影响 在20世纪90年代时局动荡的多事之秋,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作家维克多·佩列文(Виктор Пелевин, 1962— )以黑马的姿态出现在当代俄罗斯文坛,迅速成为一...
2008年春天,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Rowan Williams在兰贝丝宫主持了一次特别的研讨会,六位英国学者和六位中国学者围绕“公共领域中的宗教”(Religion in the Public Square)之主题进行了对话...
到目前为止,现代比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与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密切相关。所谓的影响研究发端于民族国家在欧洲得到确立的时期,其背后的推动...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丝绸之路,传播中国的物质文化;一条是汉籍之路,传播中国的精神文化。”丝绸之路备受瞩目,研究已具规模;汉籍之路刚刚起步,...
日本比较文学始于明治20年代,从坪内逍遥(1859—1935)在明治22、23年(1889—1890)于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讲授“比照文学”算起,至今已有120年左右的历史。地处东亚的汉...
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是以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文化人 类学的一个学派。一般认为,它的形成以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梅尔维尔·赫斯科维奇1949 年发表《人类及其创...
在去年12月底举办的“新潮演剧与新剧的发生国际研讨会”上,邂逅日本中央大学文学系教授饭塚容。这位2011年获得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的汉学家,曾经将余华、铁凝、王安忆等作家的...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曾经作为跨文化研究的思想武器,风靡一时。但是,在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大旗下开展的跨文化研究,本身的身份、立场与价值,又有诸多可疑之处。它在西方...
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以来各民族文学日益汇入世界文学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早在184 8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精辟地论述了各民族文学突破其民族的 界限,坚定地...
1997年,国家教委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进行调整,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这两个独立的学科合并,组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样一个新的二级学科。这次调整在学...
我从来也没想到汉学史研究在国内居然会成为如此热门的学科! 我更没有想到我自己会成为汉学史研究学者群中的一员。 说句实话,从事汉学史研究,对我来说实在是个伤心的误会。...
一 自比较文学诞生以来,人们提出过有关学科定义的各种说法。这些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状况,也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本学科的认识。一个时期一种说法,它们之间存...
谈翻译,就意味着谈作品,谈作品的生命,作品的命运与它的特性;谈作品如何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谈翻译,就是谈交往,转换和传承,谈本已与他者的关系;谈母语与别种语言;就是...
作为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学术水准的著名比较文学学者,一方面,叶维廉所操持的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式从学理的层面打开了东方文化的言说方式与意义呈现空间,另一方面,其深层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