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骏兄: 《文艺争鸣》杂志2002年第6期刊登了你给我的公开信,当时我在日本,由我的同事从网络上传来,但到了日本,有些文字已“面目全非”了,如“旧文学”变成“日文学”之类,...
2003年第一期《文艺争鸣》上刊发了袁良骏先生的《学术不是诡辩术——致严家炎先生的公开信》,拜读之下,我真是大长见识,知道“文革”过去了这么多年,世界上依然还有如此不顾...
女性在文学艺术中的地位与在一般历史书中不同。女性在政治、经济、战争中很少亮相,其作用与男性相比,显然逊色。但是,在艺术领域,如果没有女性形象出现,将十分苍白。但这...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不要担心中国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想起撒切尔夫人的这段话,是因为看了北大教授张颐武有关孔子和章子...
内容提要 谢灵运乃是开山水诗一派的巨匠,能广泛和深入地学习借鉴前人的典范之作,博采众长。他的山水诗汲取和熔铸了《楚辞》的意象意境;在承袭汉大赋形成三段模式的基础上使...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日前接受一家媒体采访,在谈到如何营造中国梦想时,以当红演员章子怡为例,称她在国际上的影响足以从某个方面代表中国梦想。他的意见被另一家媒体以《孔子...
"失语"与转换 "失语症"如今正像电脑病毒一样,传染于研究古代文论或比较文学的学者口中,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笔下,堪称首屈一"执"。但失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各人的理解很不一样。医...
何为学者 这个题目有模仿海德格尔的嫌疑,不过每个做学问的入门之前或在门中已久,都会有此一问,故我也就不避嫌疑了。要问学者何为,首先要问何为学者?在现代社会中,学者是...
昨天,四川一家媒体刊登一篇题为《孔子不如章子怡?北大教授新锐观点气坏国人》的报道,文中引用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最近接受《新周刊》采访所说的言论,直斥张颐武提出的“...
目前中国所处的这个传统断裂、新新顿起、变动不居又复杂万端的时代,与文学相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信息载体与传媒的多样化,语言文字渐次动摇了其作为主要思想载体和交流工具的...
内容提要 类后现代小说叙事是对中国后现代小说的一种特殊称谓,其目的主要是要说明中国后现代小说中西合璧的特色.同时,类后现代小说叙事也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一道极为独...
当代女性文学在书写、反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争取女性应有的地位等方面而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当代女性文学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急躁、偏激、片面的心态...
内容提要 前300年孟尝君入秦为相前299年免,逃出秦国。前299年孟尝君回到齐国重新为相,第二年发动齐、韩、魏三国攻秦。关键词:孟尝君、杨宽《战国史》、晁福林《孟尝君考》 一...
文学的“文学性”信息集中在文本,而最初发布文学文本的期刊是我们见识文学文本原始风貌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回到文学史发生现场的唯一通道。这一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黄崇浩《屈原是否到过赵魏两国?》之文,引用了几条《史记》的记载,就无端的臆造出:“屈原在‘使齐’的那一年,到过魏赵二国的可...
全面解读孙绍振先生的著作,首先给人的冲击的是: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知,我们本土一个特别优秀的学者和作家,整整20年,如何把他个人的问题意识与他的个体在世经验紧密地联系...
我们正在迈向或已经进入了所谓“高科技”的时代,有人便开始担心文学的命运,甚至预感到文学会消亡——我想是不会的。文学是什么?就如《高科技·高思维》一书的作者约翰·奈斯...
不久前,江苏省昆剧院推出《1699·桃花扇》。过去很多剧种的《桃花扇》,主要表现侯、李爱情,未能反映原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全貌。其实,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描写的“...
新时期以来,空前活跃的文学争鸣现象曾伴随着波起涛涌的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激发着文学受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浓厚的介入兴趣,也突出地传达着文学进程中的种种信息。然而,9...
现代化在带给了文学极大的传播和诠释空间的同时,也把文学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复制技术和图像技术虽为文学提供了多样的阅读方式,使审美趋向了日常化和大众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