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之遴选与设置,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的灾难,成为孳生学术腐败的温床,这一点已越来越成为不争而显见的事实了。 近读钱荣贵新著《“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中国传媒...
人们有很多理由对当前的文学批评表示愤怒和不满。其中,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或许就是有些批评家骨子里的出尔反尔与见风使舵。他们不是忠实于文本的细读和基本的学理,而是依赖...
内容提要 人类进入网络文化时代,电脑写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引发了思维方式的巨大革命,写作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思维的变革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写作者透过电脑彼此...
书有自己的命运,书评又何尝没有自己的十字架。诗人奥登论书评家:“一般说来,当我们阅读一个有学问的批评家的书评,我们从他的引文里获得的教益,要比从他的评论中获得的教...
我不是考究型的人,也不是整天索引资料的人,我只是一个本真的人,一个本能者,一个热爱本能的文盲。 我只是个文盲,文盲只面对未知。未知才是我的方向。探索未知才是我的工作...
我对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的了解,是因了他的《中国文人的自然观》,这本书我在十多年前就已认真读过,而且收获颇多,后来,又很郑重地向我的学生推荐。说实在的,我对海外汉学...
“文盲行动”这四个字起初进入我的眼帘时,很快就被我忽略了,因为在这样一个有着种种全球化特征的21世纪,人们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因此仍然留恋...
《文汇报》曾刊登过舒芜先生的《“国学”质疑》,此作名为质疑,实为否弃。读过该文,我很难认同它对国学的态度以及潜伏在文本之后的二元对立思维。 舒芜先生反国学,这是他的...
内容提要 尽管《对文学理论学科性的反思》中有一些正确的意见,但从总的情况看,却存在着诸多背离学理的地方———或用错概念,或自相矛盾,或模糊学科界限。尤为严重的是,该文完全...
在我们不断鼓吹“法治”和制度崇拜的今天,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制度化的时代,文学这种被现代定义为“想象”和“虚构”的东西也越来越摆脱不了各种权力制度的规制。现代文学越...
对文学终结这个问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我们通过对他们的文章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他们除了都是在说文学的未来的命运之外,说的其实不是一回事。 误解一:文学观...
近些年来,我国文学理论界不少人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重大的理论问题日益失去了兴趣,过分地把注意力倾注在一些细碎、琐屑、理论意义十分有限的问题上。诚如王元骧所说,当前中...
内容提要 西方学者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命题引入我国,引起关于当前文学危机的讨论。德里达把文学“终结”的原因归结为“距离”的消失,颇具启发意义。对“文学即距离”应如何...
看了《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4日头版陶东风先生的文章《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一文,觉得非常惊讶。陶东风先生既然来说这个大题目,那么对“目前的中国”和“庄子的精神”...
内容提要 中国现代小说是由现代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为了促进社会文化变革而共同呼吁和建构起来的文体。自诞生以来,其就作为文化武器,积极参与到救亡图存、建构民族国家历史...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成名久矣,特别是《花间一壶酒》、《兵以诈立》两本书更是使他由严谨学者摇身一变成为畅销作家,声名鹊起,震动江湖。裹挟这两本书的声势,李零先生再度推出...
内容提要 本文不同意章辉博士《蒋孔阳: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与终结者》一文对蒋孔阳美学思想的批评,认为蒋先生的美学思想在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突破认识论美学的理论框架和...
今年初,一本厚达400多页的书送到笔者手中,是胡晓明先生编辑的《读经:启蒙还是蒙昧———来自民间的声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这本书记录了发生于2004年下半年、一...
内容提要 实践美学的人学观不但表现出对于现代人类学成果的滞后,而且表现出对于一百多年前恩格斯人类学研究水准的滞后。而将“劳动”这一概念绝对化和神秘化,是其集中表现。...
于丹讲《论语》的是非,是依据文化常识,学术常识就能判断的,本来是很清楚的,并不需要繁琐的考察、论辩。然而,当前中国文化状态就将这个是非判然的文化事件,变成了令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