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IP:资本之下的审美转换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社会科学报 高翔 参加讨论


    IP可谓是时下一个热得发烫的概念。在很多人看来,大IP似乎成为了影视剧改编成功最为重要的保障,而事实似乎也在佐证着这一点:热门仙侠剧《古剑奇谭》是同名游戏改编,而《杉杉来了》则初显顾漫作品的魅力;在电影界,更是出现了《同桌的你》这样以经典歌曲作为IP的概念电影;再如,从《何以笙箫默》和《盗墓笔记》,到后来的《花千骨》与《琅琊榜》,这些大火的电视剧各自属于不同的题材,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知名的网络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网络文学的庞大受众群体和其新潮的美学风格,使得作品在上映之前,就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简称,一般翻译为知识产权或是知识财产。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中国化的概念,对其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13年。尹鸿指出:“国外并没有这样使用IP一词,中国才用这个概念来指那些具有高关注度、大影响力并且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正如尹鸿所分析,这一概念的出现与互联网的兴起密不可分,并且与媒介时代的原创作品“再生产”能力的急剧膨胀息息相关。与经典作品相比,网络时代的各类文化产品,如网络文学、游戏、音乐,非常容易获得指数级别的传播力,从而建立广泛的受众基础,这使得文化从业者认为,IP开发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舞”。另外,伴随着中国文化产业链的完善,IP具有了广泛的转换价值。例如,包括微电影、网络大电影在内的中国电影业的兴起,使得类似《西游记》这样的经典IP能够被反复加以运用,而游戏产业的兴起让“影游联动”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不仅《仙剑奇侠传》这样的经典游戏IP被改编为电视剧早有先例,原为网络文学的《花千骨》在电视剧大受欢迎之后,在改编为网络游戏之后同样获得了成功。可以说,由于文学、影视、游戏的互相连通愈发紧密,优秀的IP日益被视为一个可以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的“富矿”。
    如果说新的文化生态所赋予的商业价值是推动IP概念的前提,那么,以影视行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的爆炸式增长与原创剧本的匮乏,才是推动IP这一概念走热的持续动力。近十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以电影为例,伴随着受众群体的扩大,我国电影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于此同时,在火热景象的背后,国产电影的质量依然饱受诟病,尤其是在故事的合理性和完成度方面,成为被网友“吐槽”的重灾区。这一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文学和剧本创作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就中国电影而言,纯文学领域曾经为第五代导演提供了广泛的剧本原型,但进入新世纪之后,电影商业化的趋势骤然加强,客观上要求更多类型、更具可看性的电影出现。其中,对于具有强大视听冲击力的大片的渴望尤为突出,这要求更多更具商业特色、更具吸引力的故事类型的出现。
    其次,比之好莱坞成熟庞大的编剧体系,我国的编剧行业还很不完善,以至于往往无法达到剧本创作的基本要求,难以讲好一个简单故事已经成为了困扰电影产业的一个尴尬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以网络文学、游戏甚至二次元动漫为代表的各类符合大众文化审美潮流的“故事原型”异军突起,使得急于进入文化市场的各类资本趋之若鹜,也就变得不足为奇。
    尽管所有的文化原创都可以被称为IP,但实际上,以网络文学为主,横跨游戏、动漫的新型流行文化,毫无疑问地取代了传统文学,成为了IP的生力军。故而,IP的火热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是出于对原创故事匮乏的弥补;但从受众的层面考量,却反映了大众审美范式的深刻变革。事实上,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的纯文学写作甚至流行文化无法适合当下年轻受众的审美趣味,是“好故事”如此稀缺的重要原因。就像电影《百鸟朝凤》所显现的那样,旧有审美范式的逝去不可避免,只剩下一曲无可奈何的苍凉挽歌。
    对比之前的文化样态,人们就会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启的流行文化进程,在以网络文学和二次元文化为代表的新一轮冲击波之前也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不知不觉之间,对于宫廷的想象,已经从《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这样的国家风云转化为《甄嬛传》《芈月传》这样的后宫暗斗;江湖之间的剑侠传奇也已经无法满足消费时代的个体想象,玄幻修真小说与仙侠剧取代了传统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地位;而对于浪漫言情的想象,已经从琼瑶、亦舒式的痴男怨女不可避免走向了充斥着更多肉麻想象与欲望呈现的玛丽苏文风。尽管“IP热”本身只具有资本单纯的商业与利益诉求,但其裹挟、引发的网络文学与二次元文化的影像生产所显现出的新美学范式,显现了大众审美范式的深刻转变。在笔者看来,这种转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现实文化转向幻想文化。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文化样态不受固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影响,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的想象力,追求个体欲望的虚拟满足,以完成对于充满压力的现实生活的弥补。网络文学总是热衷于讲述穿越历史、修仙成圣等诸种完全脱离现实的故事,以离奇大胆的故事设定来进行个体意识的自由扩展。不难看出,在2015年最为成功的IP改编中,幻想文化占据了突出的地位。有趣的是,2015年收获惊人成功的《琅琊榜》,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架空历史剧,某种意义上,它也具有幻想文化的特质。
    第二,从以男性审美为主开始更多地具有了女性审美的特质。伴随着消费者文化的深入发展,女性事实上成为了文化产品愈发重要的接受主体,她们的品位也开始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新浪微博的热门电视剧受众统计中,女性比例相对于男性有着明显优势。从《何以笙箫默》到《花千骨》,抑或是以《芈月传》为代表的宫斗剧,都是来自女性创作的网络文学,都以女性为叙述主体,或是试图建构完美的爱情想象,或是试图塑造具有主导地位的“大女主”形象,具有显著的女性视角和审美品位。此外,诸种网络中的流行文化趋势,如“腐文化”、“小鲜肉”,都是在女性的审美话语之中所生成,足以显示女性审美品位对于当下文化生态的深刻影响。
    第三,从意义获取转向趣味享受。鲍曼里亚在描述消费社会的个体消费活动时指出:“这里起作用的不再是欲望,甚至也不是‘品位’或特别爱好,而是被一种扩散了的牵挂挑动起来的普遍好奇——这便是‘娱乐道德’,其中充满了自娱的绝对命令,即深入开发能使自我兴奋、享受、满意的一切可能性。”应当说,不仅网络文学具有高度自由的表现手法和泛娱乐化的价值倾向,动漫和游戏等二次元文化更典型呈现出一种“趣缘文化”的特点,即贴吧、社区等各类公共媒介平台又将特定文化爱好者紧密汇聚起来,通过分享和再创作形成“趣缘”文化共同体。这一文化特点典型的体现在2015年以来的IP热潮中,在电影创作中,不仅喜剧电影取得了愈发显著的成绩,二次元风格的崛起也使得电影远离沉重的主体,转变为一种轻松的情感抚慰。
    由于网络文化时代的信息的惊人传播能力,使得成功的作品汇聚了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故而,新的文化生态呈现出一种典型的“粉丝文化”的特点。IP概念的热炒,就建立在资本对于将庞大的原IP的粉丝群体转化为消费群体的预期之中。但是与此同时,资本本身对于IP所蕴含的时代审美范式的深刻转变并无深入的认识,导致原IP的转化过程中严重缺乏专业性。于是,在很多情况下,IP的开发也就成为了IP的消耗过程。不仅《盗墓笔记》这一大IP由于制作的粗疏,导致了“点击与吐槽齐飞”的尴尬现象,就IP的转化而言,大IP并不意味着作品的成功,而与之相反,尊重原作、制作精良的IP往往能够以小博大,出奇制胜。就整体来看,IP转化为影视剧的成功率并不突出,而发挥主要作用的,依然在于内容本身对于观众情感与趣味的调动。不妨说,在资本漫灌所形成的IP热的背后,真正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一进程中大众审美范式的深刻变化。相信随着资本市场的降温,市场更加趋于理性之后,对于IP概念所隐藏的新的文化趋势,会有更深刻的呈现。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