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二年来,王元化先生持续出版了《思辩随笔》、《清园夜读》、《清园论学集》等著,对自己的论学成果作出了一个整理汇总;又主编《学术集林》和主持出版《学术集林丛书》从已...
对了一容来说,文学是最好的慰藉心灵的东西,跟这个初识的作家交谈,心里十分宁静。宁静也是了一容的容器,它装满了这个作家的人生感悟。他的笔下,人性不一定都是闪光,但是绝对是...
我曾经论证:(一)李白隐居读书之“岷山之阳”指青城山;(二)杜甫《不见》有“匡山读书处”之句,匡山即庐山;(三)李白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戴天山乃青城群峰之一“成都戴...
“学范’这个学术论的元理论,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从未能进行过心平气和的讨论。在九十年代提出本课题,应该说有其充分的历史合理性。但讨论不得不从“五四”文化论争说起...
内容提要 “后实践美学”主张“突破”和“超越”“实践美学”,从“生命”和“生存”寻求美学的理论深化。本文认为,必须分清“实践美学”和“实践本体论美学”,正确把握实践和美...
内容提要 针对文学理论界反本质主义的矫枉过正,本文从西方文化研究的现状、性质等考察,认为提倡以文化研究替代文学理论,不过是对西学理路的曲意奉和,并为当下的私语话、感...
笔者拜读了朱国华同志的《论雅俗文学的概念区分》(原文载1996年第4期《文艺理论研究》,以下简称朱文.)一文之后,疑惑不解之处甚多,对其文中所持观点,也有不敢苟同之处,特不...
所谓的后实践美学一度成为了中国当代的流行话语。但是这种流行话语并没有达到对于自身的意识。为什么?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所讨论的问题:其一,什么是美学自身;其二,什么是后实践。...
应该承认,近几年,文学理论界对我们目前大学文艺学学科所进行的反思,是富有价值和成效的,它使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大学文艺学学科所存在的问题与局限,为重新唤起我们文艺学的活力,为...
内容提要 文学理论是一门科学。有人否认这一点的原因在于狭隘地理解科学的含义、文学理论自身发展的“科学危机”状态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进程就是其...
在中国当代美学中,“实践美学”无疑是最重要的美学主张和理论之一。在这一旗号下,存在着若干个基本主张并不一致的学派。除李泽厚一派外,还有别的学派,譬如蒋孔阳先生的创...
内容提要 由于在对科学和科学性的实质的理解上存在问题,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18、19世纪实证科学的求真尚实规范理解为所谓的科学精神。文学理论之所以是科学并不仅仅在于它...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发生于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本体论问题以及实践本体的双重误解造成的;首先本体论问题被误解或被混淆为起源与本源...
内容提要 “文论失语症”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在借用西方的话语说话,离开了西方的话语,中国的学者就不会说话了,中国的文论长期处于表达、沟通、解读的“失...
近20年来,西方知识的引进一直是中国文艺理论界最激动人心的事件,它不断产生新的话题、热点和“生长点”,造成了文论界不间歇的繁荣与繁忙。但在今天,文论界却表现出了一种...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救》文的理论观点有一定现实针对性,但它从一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出发,实际上完全否认了文化批评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导致了其理论上的一些偏颇和...
20世纪90年代,西方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传人我国,在理论批评界掀起了一股“人人争说萨伊德”的热潮。作为在以解构中心、消解权威、打破不平等、提倡多元为旨趣的后结构主义大潮...
内容提要 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主体性,主体性是启蒙时期的哲学、美学思潮。主体性美学不能解决审美作为自由的活动和真理的体验何以可能的问题。因此,现代美学必然转向主体间性...
当代审美文化,无论在内容、形式风格的变化上都是同传统美学完全对立的全新美学,人类美学的本质也一举改变了。它带给我们一段最富于挑战性的美学历史,对之进行阐释,也是极富挑战...
当今文艺理论研究,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文论失语症! 长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论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