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荒谬的生活 了一容小说《饥饿精神症》的解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仁和 参加讨论

    对了一容来说,文学是最好的慰藉心灵的东西,跟这个初识的作家交谈,心里十分宁静。宁静也是了一容的容器,它装满了这个作家的人生感悟。他的笔下,人性不一定都是闪光,但是绝对是富有震撼力的。宿命之手开启了这个精神流浪汉窥视人生的天眼,在他的新作《饥饿精神症》里面,灵魂被真正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饥饿精神症》将我们带进了伤痛的记忆,主人公尕喜子被安排在了一个不可预知和不可抗拒的宿命里,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尕喜子的儿子小石头的名字的叫法也有了政治色彩,荒谬的主题第一次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一开始安排了一个孩子,让我们惊诧于这个沉重的故事的残酷表现。
     “尕喜子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家里真是一粒米也没有了。其实,并不光是他一家人一无所有” 。在这里,尕喜子为什么一开始能够忍受日甚一日的悲惨呢,而且这种悲惨已经到了“也不光是他大队长尕喜子一个人饿死了老婆,死人的事情不胜枚举”。生命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控制了人的灵魂,没有人产生叛逆的念头,更为荒唐的是“一个个感到贫穷多么光荣;越吃不上东西,越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和了不起”,这个无形的力量就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活着还是死亡已经不重要了,也没有人出来追问尕喜子和村民存在的的意义,在当时的境况下,灵魂已经真空了,可是那股无形的力量也没有让人安宁,尕喜子和村民们也不能自主自救,因饥饿而让人走向死亡的路上,人们没有恐惧,他们忍受饥饿的行为是为了“让别人理会,以此来驱赶寂寞和孤独”。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尕喜子和“村子里活着的人继续在黄土山野间东倒西歪的寻找吃的”,这些对现在和未来已经无能为力的人,面对残酷,没有一丝惊诧,他们已经无意识的承认了荒谬的存在,并且认为荒谬是真实而又应该这样的。在这里,特定年代的政治力量已经变成了宗教般的力量,这种力量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残酷的精神力量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顶,它用饥饿摧残了人的肉体的同时也摧残了人的精神,让人性丧失了自我的一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大地上满目疮痍”,但是作者又真实的展示出了一个悖谬的事情:“装满粮食的地洞在村子的一个地势低下的洋山药园子里”,而且洋山药“一拽根须准能扯出一褡裢来”,这对任何一个饥饿的人来说是莫大的诱惑, “但谁都不肯去挖一颗回来吃”。人不怕死,不是已经死了好多人吗。人们却惧怕有“罪”,这个罪是人们扭曲了的灵魂在特定时代宗教般的政治意识支配下,无形中给自己增加的一个“罪”的枷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奴役的精神却很敏感,以至于压制了人的正常生理需要。 人性与真实的生活消失了,只剩下宗教般的灵魂。
     “有史以来,村子的地洞里还没有装过这么多的粮食”,村民们却走向了死亡,“真的,真没有人去动地洞里的粮食,谁都不去动”。这让我们有些恍惚,怀疑他们是否还是真实存在的人,真实的荒谬,愚昧就这样展示在了我们面前。“所以,即使大家看着这么多的粮食而悄悄流口水,流眼泪”,就连流口水,流眼泪这些只是生理原始的驱动“也不能在面子上表现出来”。
     到最后,作者的叙述不仅仅是在叙述苦难,展示荒谬,故事的延伸也开始挑战我们的阅读极限。饥饿让人麻木了,似乎没有人能够记得文章开篇的小石头了,看看尕喜子吧:“老实讲,他似乎感觉不到小石头是他的儿子了”,这是让我开始流泪的一句话,荒谬的时代已经使尕喜子忘记了亲情。亲情,这个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安全的东西,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我们存活下去的理由之一,尕喜子似乎感觉不到了,人在这里已经真正丧失了自己。谁来呼唤和拯救这些丧失的灵魂呢?在这里,我眼中的尕喜子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人,他成了一个特定时代,特定意识形态下的一个符号,而这个符号“被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言气息和强大的激动人心的悲壮磁场所包裹,所束缚和压迫,所扭曲和变异”。
     苦难和不幸是庄严的,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独自承载这份庄严,有时候一个民族也无法承载的这份苦难,除了强迫我们承受。这个不幸与苦难的主题却被疯子朝格蛮这个意象轻松而又无奈的承载了,这更加深刻的显示出生活的荒谬,朝格蛮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更是思考。朝格蛮他吃了刚生下来的羊羔,“眼睛里流淌着快乐和得意”,这是让人心酸不已的一个画面,人性在一个疯子的身上发出微弱的呻吟,而尕喜子在发现这个秘密后只说了一句:“去吧,小心别叫人抓住!”这一句,在即将凝固的空气里,显得多么主要,它唤醒了一丝微弱的人性光芒。
     等待死亡的过程中,尕喜子产生了“我要是饿死,谁来给公家看粮食啊?”的困惑,这是《饥饿精神症》中让人心酸的追问,被扭曲了的人还如此苛尽职守忠实于自己所坚信的那个无形的信仰,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尕喜子做了特定时代宗教般政治的奴隶,也是这个符号所代表的许多人的问题。人性就这样在悖谬冲突中剥开了,清楚的摆在我们的面前。
    在《饥饿精神症里》,国家的位置刚开始不是很明显,但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在最后,粮食拉到了县上集中,半年后他们在村子里听说他们的粮食拉到了苏联又被倒进了河里,而倒掉是因为志气的原因,“有个人自以为是地说,管它黄河也好,长江也罢,反正都是祖国的江河,就是喂鱼也喂的是中国的鱼啊!”这话让我们哭笑不得,也很无奈。一个关于生命的,关乎人性的,解读荒谬的,揭示愚昧的,庄严重大的主题被戏剧化的处理掉了,这不正是荒谬主题的最有力体现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