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的生活方式也有着与众不同的习惯,那就是洁癖。在栊翠庵品茶一回中,“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
《红楼梦》第五回,提出了怀金悼玉。如果把怀金悼玉的悼字训为悼念,那是大错特错的。误把悼理解为悼念死者,以此作为黛玉死亡的佐证,更是离题太远,歧路亡羊。 《辞海》对悼...
隐约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两个世界论”这几个字眼是在周汝昌先生的一本书内,当时他并没有对此做详细阐释,在几经深思之后,笔者也以为《红楼梦》中绝非仅仅两个世界而已,在接...
对红楼门的讨论,本文到此理应结束,可是在上面的论述中,提到了可卿是从养生堂抱回的孤儿,况且可卿的出身又是红学的敏感话题,因此本文有必要探讨一下养生堂,浅尝《红楼梦...
(对一个文学作品,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但作者要表达的内涵,只有一个。至于红楼梦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也试图探讨,恳请学者们批评指正。我身孤陋寡闻,妄言红楼,不啻于...
再来看看飞帖事件。 第六十二回,“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与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忙问...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黛玉作了自谶诗《葬花吟》,谶读音趁,含义是带有预言性质的语言。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诗句,是关于黛玉这个人物最终结局的预言性的诗,对于黛玉的重...
有学者秉持“两个世界论”,说《红楼梦》中荣国府是现实世界,而大观园(即太虚幻境的化身)则是“理想世界”,纵观《红楼梦》始末(包括后四十回),笔者却不以为意。 首先,...
2011年8月26日,《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发表了我的论文《风月宝鉴初稿是荣玉和花可卿、王熙凤、宁云调情》。我认为《风月宝鉴》的初稿名为《风月帐》。 第一节、《...
《红楼梦学刊》2012年第四辑发表了俞晓红教授的《敦敏“东风吹杏雨”诗意补说——红边缀语》。该文写道:“辛巳年清明节在二月二十九日(1761年4月4日),正巧与‘上巳前三日’重...
下边来看看,黛玉妙玉有没有相同处,如果有有多少可比的地方。 第一身世相同。黛玉是苏州人,文本这样描写黛玉家世。“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虽...
罗密,字慎夫,号西园,又名罗介昌、罗泰,全称罗密泰,汉姓张,康、雍、乾年间人,生卒年不详,著有《西园集》。罗密,初刑部笔帖式,后世袭佐领,继任参领,承袭伯父三台云...
红学家们研究,曹雪芹在北京西山有一个老熟人鄂比,二人时常在西山散步,谈天。这个西山鄂比是怎么个来历,或这种传说出自哪里,我不很清楚。因我文章里,有跟罗密有关的一满...
第一节、《以舒本为整体思考作者问题的起点》摘录 2009年2月17日,《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发表了我的《以舒本为整体思考作者问题的起点》。今将该文摘录如下: 一、舒...
证据三。在第十九回,宝玉给黛玉讲了个小耗子的故事,故事如下: “宝玉见问,便忍着笑顺口诌道: “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黛玉笑道:“这就扯谎,自来也没听见...
目前,有些探索者认为自己在曹雪芹之外找到了真作者,还有人大言不惭地标榜唯有自己看懂了《红楼梦》。为了给自己的立说扫除障碍,便无视曹雪芹与作品的直接关系。有的甚至不...
第一节、《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 与《赠芹圃》是敦敏同一天的诗作 一、敦敏《赠芹圃》 《懋斋诗钞》第96首是《赠芹圃》。【第56页】【辛巳秋。乾隆二十六年秋季】诗云: 碧水...
郑重声明:本人无任何宗教信仰,研究佛教、藏传佛教和元、清两代密供内典,完全是出于探究《红楼梦》内里底情的需要。《红楼梦》一书,是以藏族史学家蔡巴·贡嘎多杰藏文手抄...
一、两本的标志与曹雪芹的行程 己卯本第三十一回至第四十回所在的目录页有“己卯冬月定本”。因《石头记》成于乾隆年间,所以此“己卯”意指乾隆二十四年。 庚辰本八册中每册...
阿印的《林黛玉的悲剧》初版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二月,香港千代出版社出版,共收有7篇人物专论文章:《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与理想的人性》、《贾宝玉与贾政》、《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