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冯其庸:诲人一甲子,半生寄国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杨雪梅 参加讨论

    81岁执掌人大国学
    如果从1950年任教于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中算起,冯其庸先生从事教育工作整整60年了。他在人大教过书,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也带了许多研究生,算得上桃李满天下。对于“大师”的称号,他含蓄地表示:“要是将‘大师’理解为‘大学教师’,我倒很符合。”
    人大国学院成立时,冯先生讲了国学入门课,那一年他已经81岁高龄。今年夏天,首届学生完成了六年本硕连读的学业,100%的就业率令曾是首任院长的冯老十分欣慰。
    作为国学院的设计者之一,冯先生认为,国学院应该从古代私塾和书院那里借鉴一些方法,比如背诵名篇,训练作旧体诗词等,现在,这些设想都在逐步实现。中华书局的柴剑虹正在编辑《瓜饭楼诗词》,听说国学院的学生很多可以写诗填词,直呼“这是个好现象”。
    在冯先生心中,国学的最终使命是使今天的人们能够继承古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谓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这种境界应该世代相传。
    浓厚的西域情结
    虽以红学大师著称于世,但晚年的冯先生却致力于西域学研究,数次踏访西部,并力主在国学院设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第一次将西域学纳入国学研究视野。冯先生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学不应该仅仅反映汉族文化,还应包含其他民族特别是边疆各民族地区的语言、历史、宗教等方面内容,这样的国学“才完整”。
    毕业后在新疆做了40年考古的王炳华,现在是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教授,曾多次陪同冯先生在新疆考察古代遗址。“冯老有西域情结。”王炳华回忆,1986年,冯先生第一次去新疆大学讲学,就去了吐鲁番、吉木萨尔、库车,结果一发不可收,20年间,先后十赴新疆,涉澣海,访楼兰,追寻玄奘西行东归的古道。80多岁高龄,他还冒险纵穿罗布泊荒漠。他常说,“开发大西北,不研究西域怎么行?尤其是现在,民族和谐对于国家的稳定那么重要,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可以借鉴的真经。”
    5年的发展,人大的国学院已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虽然还有不少争议,但冯先生坚信,“大国学”方向不会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