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訏(19081980)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曾经红极一时但却又被湮没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著名作家。1966年至1980年,台湾正中书局编辑了《徐訏全集》共18集《徐訏全集》后来正式出版的是...
沈从文文学批评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一直未能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而九十年代之后的研究成果又多是对其表面特征的概括,没有深入剖析沈从文情感性批评这一根本待征及其成因。...
当20世纪80年代张爱玲刚引起大陆学者的注意时,柯灵应时发表的《遥寄张爱玲》便成为最早一篇有关张爱玲的史料文章,因而影响极大,业已成为后人研究张爱玲时常援引的重要资源。...
五四时期的周作人,以外来文化传统的积极介绍者、鼓吹者的姿态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者。他提出的“人的文学”的观念,是五四文学发生期最为重要的理论...
对唯美主义的研究是我最近关注点,上面这个题目也确实非常大,不是两三千字所能面面俱到的,所以我选了其中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我们知道,五四时期是中国...
在《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10期上,发表了数十年前的《废名致周作人信二十四封》,承蒙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建军先生“根据邮戳、信中内容和其他相关资料”,逐一考定了书信的...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丁玲二十年代奉献给读者的一部满带着“五四”时代烙印反映负着时代苦闷创伤的女性心灵史,“它的成功好似死寂的文坛,抛下一颗炸弹”...
被称为中国现代派始祖的施蛰存,曾经在30年代初期创作的系列心理分析小说,如《梅雨之夕》、《春阳》等,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些小说一般被认为是运用了西方文学...
一 傅斯年(字孟真)还在北京大学国文门当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了。1918年1月,他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上发表了第一篇:《文学...
编辑同志: 2009年9、10期连载了孙中山《伦敦被难记》的完整中文白话译本,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译者庾燕卿又增补了若干条注释,对读者理解这一历史文献更有裨益。粗读之后,窃...
以阶级矛盾和民族解放斗争凸现时代主潮的20世纪30年代,显然不是一个适合有着纯文学之称的抒情小说滋生和发展的年代,对此,有研究者已经认定:“如果说注重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
一 第一次文代会后,新文学史写作被提上日程。1949年9月25日,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在《一致的要求和期望》一文中说:“对于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五四’到现在的新文艺运动史,也...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王统照(1897—1957字号、常用笔名剑三),是一位默默耕耘而又多产的第一代新文学作家。他一直未能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在积极承载传统文化,重构文学史...
80年代后,“重写文学史”思潮浮出水面,学者们试图突破以往的文学史研究模式,寻找新的研究视觉和价值评论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做出新的解读。“海外汉学”尤其是李欧梵对二...
就整个现代文学研究来说,像胡风这样复杂的文学现象,不止一个。胡风研究该怎样进入?如何进入?关于胡风所处的各种事件的各个时代,我们又从何了解?怎样克服个人经验的缺乏...
近代改良派思想先驱、著名政论家、学者、作家王韬,主要是以小说作家的身份出现在鲁迅著述中的。因此,就王韬社会角色、社会承担和社会贡献的多样性而言,鲁迅与王韬的联系相...
2009年5月23日至25日,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史料学分会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承办,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市档案馆等单位协办的2009年重庆...
一 “殖民化”的历史记忆和重新书写“身份” 梅娘是伪满洲国和华北沦陷区两栖女作家,1942年之前主要生活在满洲和日本。梅娘文学创作崛起于满洲,成熟于北平。1942年留学日本的梅...
对冰心老人的人与文,我自是敬仰已久,但在研究方面则未敢赞一词。自然,有时翻检民国时期的旧报刊,也曾碰到一些不甚熟悉的冰心作品,亦曾随手记录,可是不过聊以备忘而已,...
蔡元培早就有“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之说。《新青年》杂志很早就同《民俗》杂志共同掀起过一场影响广泛的风俗调查活动。在《新青年》第7卷第5号“社会调查”栏曾发表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