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的现代性是文学理论的一种现代意识,它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文学理论的开放、对话和多元。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人们自然会想起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对话思想是巴赫金思想的...
内容提要: “期待启明”(Vor-Schein)是布洛赫文艺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布洛赫版本的“乌托邦”作为其过程哲学的表征维度,体现了一种“尚未”精神统领下的美学本体论,它与人文主义...
文化诗学应当有别于当下西方流行的政治化的文化研究,它既要从内容层面研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更要关注从形式层面研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巴赫金研究民间狂欢化对文学的影响主...
【内容提要】 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及其理论建设需要澄清网络文学的美学追求。网络文学的严格学理定位应是“网络生成文学”。网络生成文学即计算机网络启动传播性生成、创作性生...
摘 要: 文艺史的研究一定要打通中西古今,建构文学体裁与戏剧类型学。只有打通中西古今,才能抓住各种文学体裁与戏剧类型的本质特征。凡文艺总是从表现的角度来反映外物的,...
【摘要】 正文节选在漫长的西方文艺史上,悲剧一直是高贵而成熟的艺术形态,也正因其尊贵,关于悲剧死亡的论调一直以来被学界热烈讨论。就文体形态而言,相比之下,现代人的情感模式...
【内容提要】 20世纪伊始至30年代初,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建构了初级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20世纪早期初级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巴赫金(1895—1975)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对我国文艺学界乃至思想文化界来说,他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988年在我国首次出版,到六卷本《巴赫...
巴赫金(1895—1975)对我国文艺学、美学界乃至思想文化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从198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在我国首次出版,到1998年六卷本的《巴赫金全集》由河北...
【内容提要】 普京时期的文艺政策是“新俄罗斯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体现。为填补苏联解体后特别是叶利钦时代留下的意识形态真空,俄罗斯政府通过立法规划、教育宣传、战...
【内容提要】 本文回顾、考察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逐步进入中国并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五个阶段;以大量实证材料客观地揭示出这种影响是在文艺理论界对...
【内容提要】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通俗文艺生产的合法性来源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的解放区文艺,主要形态是以普及为目标的唱词、唱本等“大众文艺”。由于新...
【内容提要】 隐逸之所以成为中国文人心中永远的情结,就在于隐逸经过从纯“隐”到“隐逸”的发展,从一种典型的政治行为和道德行为而升华为个人追求心灵自由的审美化境界的过...
【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民族志的写作,努力将其问题化,并还原为三方面的疑问。其一,民族志写作的人文转向对艺术民族志写作的意义何在?结论是艺术能以更加诗意的文本...
【内容提要】 文学既不是模仿真实,也不是创造真实。这种整体性判断方式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将真实与文学对立起来进行整体性判断,而应该把真实放在文学的不同类型中进行实际考...
【内容提要】 美国学者赫施坚持通过对作者意图的守护来实现对意义之客观确定性的追寻,而“意欲类型”则成为了支撑其整个理论体系的最重要支柱。依靠同一与多样、过去与未来、...
【内容提要】 关于美学学科的合法性,目前学界有两种意见。取消主义美学认为“美”是一个先行设定出来的“超级概念”,没有一个“超级事实”与其对应,犯了形而上学本质主义的...
【内容提要】 本文将文化批评作为当代西方文论的关键词进行了梳理,涉及其源流、主旨及实践方式。由于文本是历史进程中的产物,受制于技术、观念、惯例和传播方式等外部确定性...
【内容提要】 符号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索绪尔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罗兰·巴特、朱莉娅·克里斯蒂娃、A. J.格雷马斯等人,从不同但又比较接近的渠道,真正开始了符号学研究。罗兰...
【内容提要】 兰色姆的本体论是“新批评”理论的核心。目前学者们对其本体论有不同的理解。从其理论生成的历史语境出发可以发现,与传统本体论不同,兰色姆的本体论对世界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