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文学院 《三国演义》开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分分合合不但是天下发展的大势,亦是艺术发展的历史逻辑。从艺术的现代...
【摘要】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所提出的鉴赏判断的二律背反是康德对审美现象中普遍存在的内在矛盾的特殊表述形式,是他的不成熟的辩证法的集中体现。他经过复杂的论证自以为解...
在当今的学术界,“认同”( identity)成为一个高频词汇。由认同概念生发出的子概念更是不一而足,譬如自我认同、性别认同、文化认同、族群认同等等。认同问题的相关研究涉及政治学、...
【内容提要】 唐小林先生从皮尔斯的符号论出发,捍卫了卡西尔将艺术等同于符号的观点。他不仅对拙作奠基于索绪尔符号论的相反观点进行了有意义的商榷,而且还试图揭示索绪尔符...
2007 年,兹维坦·托多罗夫在弗拉马里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小书,书不大,不足百页,起了个耸人听闻的名字,叫做《文学在危难中》( La littérature enpéril,Flammarion,2007) 。这是他自19...
【内容提要】 “艺术终结论”是困扰整个西方艺术史的一个理论难题,柏拉图、黑格尔和阿瑟·丹托分别是其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代表。我们认为,“艺术终结论”在西方之所以一再...
一 现代性的发生在西方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几乎所有前西方社会理论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而逐步展开的 , 从康德开始 , 直到当代不同进路的社会理论思潮 , 人们绞...
2014年,中国文艺理论界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理论议题延续了近几年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热闹局面,一些热点问题和基础问题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讨论,在巩固中稳步向纵深...
上世纪50 年代,英国语言哲学家J. L. 奥斯汀从行为的角度研究语言,发现并阐释了“施事”( performative) 行为,开创了言语行为理论。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 John Searle) 在奥斯汀的基础上...
“伦理批评”作为一个批评术语,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把诗人逐出理想国”的言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该术语最初的表现形式,只不过是对文学和伦理学关系...
【内容提要】 以康德关于艺术天才问题的讨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艺术天才的基本构成要素,亦即作为一种人之自由创造性活动与作为一种超越的、具有创生性之自然的有机统一,重新...
【摘要】 在20世纪的始末,文学理论经历了两次转向,这两次转向恰恰都是在语言学的地盘上发生的,其中后一次转向即话语理论的提出。对于话语理论作出最大贡献的,当数法国学者福柯...
摘要: 强制阐释是当代西方文论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缺陷之一。各种生发于文学场外的理论或科学原理纷纷被调入文学阐释话语中,或以前置的立场裁定文本意义和价值,或以非逻辑论证和...
斯拉沃热·齐泽克( Slavoj Zizek) 是当代拉康派哲学家、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文化批判理论家,他以对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全面批判的激进姿态而获得西方左翼思想界的关注。齐泽克秉承着...
【摘要】 瓦尔特·本雅明认为,翻译服务于建立语言之间隐秘的互利关系的宏伟目标。在本雅明看来,理想的翻译应该是透明的,能够以直译的方式更充分地彰显原作的光芒,而当直译变得僵...
摘 要 : “敢曝( Camp) 美学”是一种夸张、做作、偏激的, 并与同性恋文化“感觉”和“趣味”有关的艺术风格。“敢曝美学”提供了将艺术风格与人的普遍处境相联系的可能, 同时也显示...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在中国古典诗词、诗论的翻译、传播、教学、研究等方面成就突出,他一生写有8种英文著作:《中国诗学》、《中国之侠》、《李商隐的诗》、《北宋六大词家...
【内容提要】 随着“作者之死”、“人之死”或“主体性衰落”等观念的流播,在思想和文学艺术领域,语言、符号、结构等业已取代作者、人、主体的位置,当代诗学似乎也接受了“...
“线”与“生成”是德勒兹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阐发,德勒兹将文学创作的目标与意义定位在一种非个人化、非主体性的生命力量之上。这种生命力量...
【内容提要】 本世纪初,受英国文化学家雷蒙·威廉斯的影响,国内学界兴起“关键词”热,以“关键词”为关键词的论文、著作和丛书时有发表和出版。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