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三十年来,中国当代学者对于佛教与文学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致看来,这些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佛教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佛教与文学题材、主题、...
【内容提要】 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在其精神表征的现象学维度上呈现出了一种技术掌控而人文去势的特征。在技术掌控上表现为技术赋型、比特叙事和超文本兴起的,在人文去势上则...
【内容提要】 文学的科学化诉求引发了划分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冲动。在文论史上,理论家们曾尝试区分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标准语与诗语言及科学语言与诗语言的差异。这些区...
摘要: 佛教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深远凝重。佛教的心性学说促进了中国美学对艺术家主体作用的探索,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美学的主体性意识;佛教的“顿悟”说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美学的直...
【内容提要】 文学本体问题被“实践本体论”者引入到“读者”一维,和文学批评、文学接受发生了重要关联。但通过对在哲学上对“本体”问题的探究,应该看到,对文学本体问题的...
一 中国古代审美理论是植根于现实艺术创作的土壤之中,是直接对艺术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它必然要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必然要以一定的哲...
【作者简介】耿幼壮,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过去三十年来,西方文论进入中国的速度越来越快,众多名篇大作先后被迻译为中文,国外大师们纷纷前来现身说法。纷沓而至的各种主义令...
内容提要: 佛教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嬗变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魏晋时期促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转型。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佛教心性理论激发了魏晋文人具有审美创造原...
摘要: 佛教修行中的“观想佛相”,实际上是诱发宗教的想象和幻觉,用佛的形象引起信徒的敬畏,而在客观上也可以成为一种形象思维的训练,因而其方法论原理与文学艺术创作思维...
在《美学讲演录》中,黑格尔曾遗憾地感叹,在当代,艺术不再像古典时代之时是绝对理念揭示自身之途径,诸如希腊时期那样的伟大艺术已成为往昔之物。黑格尔是现代之子,海德格...
【内容提要】 文学形式经常被认为是谜一般的概念。相当长的时期内,形式始终是一个遭受压抑的对象。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学者试图在“道”、主体或者历史内容之外寻求建立一个...
德里达 资料图 2001年,英国社会学家乔斯·洛佩斯(JoseLopez)与加里·波特(GarryPotter)在其合编的《后现代主义之后:批判现实主义导论》之“导言”中,做出如下断言:“一种新的、...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建构的所谓“纯文学”的古代文论批评范式,不仅导致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上的日益贫乏化,而且也引发了本领域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古今、中西价值取向分裂,而...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是现代西方美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就其实质而言,它牵涉到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以及音乐价值的评价等问题。关于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当代西方主要有两大理论:一...
2001年,英国社会学家乔斯·洛佩斯(Jose Lopez)与加里·波特(Garry Potter)在其合编的《后现代主义之后:批判现实主义导论》之“导言”中,做出如下断言:“一种新的、截然不同的知...
【内容提要】 和神话、诗学、民间故事一样,谣言是文化大传统的组成部分。从人类学诗学的观念出发,视野就会走出仅以叙述“真假”甄别谣言的窠臼,探寻群体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力...
摘 要: 文学时代的复杂性在于:它具有立体性、多元性。文学史发展的复杂性在于: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相同的文学现象所起的历史作用并不相同;历史任务的完成会采用不同的历...
摘要: 作为后现代哲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德里达在1968年“五月风暴”前即已批评、质疑结构主义,就已经有着明确的非中心化的思想,由此,他发展出了另一种表述方式:以...
【内容提要】 作为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图像所传递的视觉语言是一种理解世界和历史的认知模式。因为图像在直观经验表征之外,具有更为丰富的意义和内容,使人们以“对某事了如...
摘要: 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