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被现代文学批评广泛膜拜和征引,但是它的真正语文学追随者并不多,反而是在“二战”后的比较文学领域意义非凡。本文从最为人熟知的描述伊斯坦...
内容提要:泰戈尔是20世纪初东方文化的代表人物;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在中印两国现代文化交流史上,泰戈尔与周作人曾有过一段神交:一次是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摘要] 本文从比较文学角度探讨俄狄浦斯神话的东方渊源。通过对上古地中海文化区三大文明(埃及、苏美尔和希腊)的乱伦神话做整体透视,揭示乱伦主题在早期文明中发生的特定宗...
内容提要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学者们致力于寻找和发现某些能够在跨文化语境中流通的概念和术语,其中,讽喻(allegory)便被认为具有这种普遍性和共通性,因此不仅适用于西方,同样...
战地记者最早诞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战地记者在战场上根据亲身经历采写战地报道,这些新闻素材也会成为一部分战地记者创作文学作品的“第一手材料”。战争文学作品记录战争真...
内容摘要:乔治·斯坦纳是当今在世的著名比较文学家。本文首先介绍了他关于“什么是比较文学”的观点,接下来回顾了他走向比较文学研究的机缘,最后总结了他在比较文学研究领...
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时提出:“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这里所说的“两位文学巨匠”就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在现代文学时期,德国文学曾在中国文坛掀起巨大波澜,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维特热”和“歌德热”,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坛掀起的另一阵德国文学热潮——“雷马...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周瘦鹃汉译《简爱》的言情化改写及其大规模策划出版古今中外的“言情”作品行为,不仅呈现出《简爱》在译入语境中的变异形态,译者所属的文化派别及其...
伊爱娃一家三口在瑞典家中。 伊爱娃在自家楼梯上写作。(文汇报资料照片) 新年伊始,一家名为“ChinLit”的出版公司引起了瑞典出版界的关注。这家与“轻文学(ChicLit)”只有一个字母...
杜明业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文学”的概念也一再被提起、阐释甚至重新定义。与此相应的是,重构世界文学史的问题也引起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兴趣...
内容提要: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的现状如何?它是否面临新的困境?如果已陷入了困境,其原因与出路何在?本文以美国比较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为讨论对象,结合他在全球化时代...
凌彰 19世纪英国汉学家和英国驻中国外交官开始将唐诗译成英文。最早的译著是著名汉学家德庇时爵士(1795~1890)发表的《汉文诗解》(1827)。其中译介了李白的生平、杜甫的《春夜...
摘要:全球化多元文化的互动框架表现为一元/多元的冲突。中西日文化中的Image/形象/姿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符号,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美的形态。古希腊时代的Image以外在的纯形为主,由...
“现代”(modern)一词的暧昧之处在于,它看起来似乎是描述性的,实际却指涉某种心理状态或者价值判断,因此当对它进行定义时,人们不得不求助于一些可见的形式,将其形式主义化...
摘要:马歇尔·布朗是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现代语言季刊》的主编。布朗出版了5部关于18、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专著,主编了《剑桥文学批评史》浪漫主义卷和《朗文世界文学文...
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使这个岛国摆脱了独裁统治和帝国主义势力,民族的命运掌握在了人民手中。包括文学在内的各项文化事业因而有可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革命前所不能相比...
内容提要: 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被现代文学批评广泛膜拜和征引,但是它的真正语文学追随者并不多,反而是在“二战”后的比较文学领域意义非凡。本文从最为人熟知的描述伊斯坦...
摘要: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幻文坛出现的一批神话、历史题材科幻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时间旅行式的历史重述、外星创世的神话再阐释及时空本体的科普思考三种创作模式...
8月18—20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世界文学”,与会学者围绕“世界文学观念中的区域、民族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