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杂志1993年第1期,发表郭胜斌、罗仁林、李正鑫等撰写的《湖南省华容县丰家山东周墓发掘简报》一文,详细介绍了1991年10月,华容县丰家山在修建220KV变电站时,发现并发掘的...
内容提要 本文就王昌龄“三境”说、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与境界的关系、意境的现代化与世界化等当前意境研究的重大问题,与王振复、叶朗和王文生等先生商榷,发表了自己对于...
自2006年12月11日凌晨开始,西南某报的一篇报道《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在不到一天中被国内上百个大媒体连番转载,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媒体的“垃圾”龙卷风。在气...
关于小说,我说的好话不少了,今天只说问题。 一、评奖多大程度上操纵了创作 都说小说受到挤压,生存状态不好,其实也有相反的一面。相对今天小说拥有的读者数量而言,发表作...
于丹说《论语》,引起强烈反响,这件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几年之前,《论语》还被一些人认作“老古董”;读经活动开始时,各方面也颇有微词。可是现在,一个《论语》讲座,一本《论...
《书屋》杂志2006年第9期载金文明《治古典文学者不应有的知识欠缺——读章偶得》一文,该文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是:“北宋早有人自编词集,陆游根本数不上第一”,文中引了章培恒...
最近我以养病之闲,拜读了复旦大学著名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章培恒先生的几本学术专著和有关中文艺术美的访谈录,一方面为他的博学泛览、骋思善辩之功所折服,同时也为...
■毛时安 上海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罗怀臻 剧作家(作品有淮剧《金龙与蜉蝣》、昆剧《班昭》等) ■傅谨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中国戏曲是否需要与时代同行? 罗怀臻:中国戏曲需要与...
问题一:当前文化批评对文学独立之现代化走向的消解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核心命题,便是“文学独立”。“文学独立”不仅顺应了文化现代化的“人的独立”...
继易中天的《品三国》之后,《于丹〈论语〉心得》成为本年度国内最红火的图书 “看了《百家讲坛》的《于丹〈论语〉心得》,不禁拍案叫绝!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
中华读书报请我对这一年做个回顾,最近因为工作刚去了一趟印度,现在满脑子还是孟买贫民窟、海德巴尔德的高科技区与毛派游击队、印度南方乡村的场景以及如何看待印中两国不同...
按:本篇是原文的删节,取访谈和评论部分。 “我讲的孔子的言辞是真实的” 记者:有人说,如果没有当年打倒孔家店,于丹还在裹小脚,所以今天没必要再讲《《论语》》? 于丹:...
●本专题特约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一川教授 ●主持人话语: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对此,京味文学的当前...
登央视“百家讲坛”受关注,携《论语心得》签售,一日卖出一万三千册 上周日下午,于丹携新书《论语心得》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签售,从一点四十到晚上十点半共签售新书一万三千册...
德国汉学家顾彬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日前,这么一则新闻经某媒体编发后被迅速转载。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当代文学垃圾”和“汉学家”两个关键词,居然找到20多万个网...
1784年11月,一家德国期刊《柏林月刊》发表了康德的《什么是启蒙?》。约两个世纪后,福柯回顾了康德的这一文本,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这可以视为福柯,这一本世纪的...
近年来,国学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国学研究是一个老问题。 1919年,刘师培、黄侃等人不满于五四反传统派对传统文化的激进态度,他们成立“国故月刊社”,创办《...
编者按:文章代表作者观点,与本战立场无关。 韩国的一位汉学家翻译看我的小说《孔子》,当他问我:“《论语》是教人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吗”?我才知...
三年前,作为天津初涉《红楼梦》研究的民间草根,我们对于中国红楼梦学会某些“权威”自以为是的“一言堂”和乱扣帽子的“不良之风”是毫不知情的。直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越来越多的文人,热衷于借助事件而不是作品,偷袭舆论,搅扰视听。留意近年来的年终文化盘点类文章,我会得出一个沮丧结论:事件淹没作品,几成大势所趋。 ●当事件型文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