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王国维在戏曲研究中对“戏剧”和“戏曲”两个概念的使用是有分寸的。“戏剧”是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的演剧艺术的总称,“真戏剧”是对我国民族戏剧发展到高级阶...
瓦舍、勾栏是宋元时期的商业性娱乐场所,早已引起戏剧史家的关注。但人们对这两个词的来源、本义迄今未取得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到从宏观上认识中国戏剧的发展脉络。最近,笔者...
内容提要 本文对《张协状元写定于元代中期以后》提出的七个问题进行商榷,认为《张协状元》写定于南宋,才能显示出南戏在综合中发展的轨迹来。 韩国梁会锡君曾惠赠他的大作《...
内容提要 《张协状元》写定期历来多有分妓,本文根据对载录该剧的文献之编纂体系、该剧的编者、该剧与其他早期剧作的关系以及该剧语言、曲文、曲牌的仔细研究及鉴别,提出《张...
内容提要 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影视文化日益成为审美文化主流;审美文化的市场化、商业化,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影视文化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抑制着影视文化的质量...
内容提要 本文以文本为根据,从老赞礼形象塑造、春秋笔法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桃花扇》是一部具有反清爱国思想的作品。笔者与持否定论者进行商榷,在对他们所持论据批驳的过程中...
内容提要 古今很多学者,对“云梦”“洞庭”都存有误解。例如:把“云梦”与“云梦泽”混为一谈。把楚王田猎之“云梦”(山林原野),误认为是“云梦泽”;误认为是“大湖”、...
要讲五言诗的起源,先得略讲汉以前和汉初诗歌的背景。 中国古代的两部诗歌总集,其材料来自黄河流域的北方民歌者,因为据说是孔子所编集,故被尊为经典著作,列入“五经”、“...
内容提要 顷襄王东迁屈原的时间,应在“怀王客死,兰咎屈原”之后——顷襄王四年仲春。东迁的路线是从郢都乘船顺长江东下,过夏首后随江水向西南下浮,经过洞庭,再继续沿江而...
内容提要 探明孔尚任罢官原因,对正确解读他的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程荣华先生的“《通天榜传奇》罢官说”证据不确。从孔尚任罢官后与友人唱和的诗歌、经济变迁以及宝泉局收购...
内容提要 罗义群先生所介绍的苗族“招魂”是与《招魂》以及现存湖北、湖南等地的“民间招魂”不同的另一类“招魂术”。经过夸张的“楚国之美”,依然和楚王的身份不相称。屈原...
内容提要 以前人们侧重于从政治、思想、伦理和哲学方面研究《诗经》,其实从《诗经》中能解读出较明显的经济意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意识,农时意识,保护生产力意识,市场意...
近读葛红兵先生大作 《反历史的历史剧——质疑当前历史剧热潮》(以下简称“葛文”《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1期)。阅罢,敬佩作者点击时尚的锐气,赞叹作者犀利的批判视角,但仔...
当中国现代文论发展到20世纪末期,有人提出中国现代文论建设患上了“失语症”。曹顺庆说:“我们根本没有一套自己的文论话语”,“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就几乎没办法说话...
《中华读书报》1999年9月15日登载的王春瑜《红豆、劳什子及其它》一文(副标题为“煞风景的考证之二”,以下简称“王文”),旨在反对浮躁学风,提倡好学深思,读后觉得用心甚佳,...
内容提要 徐朔方先生在近著《晚明曲家年谱》中谈到了传奇的腔调问题,认为“并不是从梁辰鱼《浣纱记》开始,所有的传奇都特意为昆腔而创作”,并提出汤显祖《临川四梦》和梅鼎...
内容提要 80年代中期,我国民间文学界对神话的界说及当代有无神话存在和产生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由于论战双方的理由都不能足以令对方信服,经过几年的争论,这场讨论以不...
读叶舒宪先生的《中国神话哲学》,对其中的某些解释,颇生疑问,似应再加斟酌;今提出该书上编“易有太极一神话哲学的元语言”中对“大一”、多“太极”的解释进行商榷。 商榷...
内容提要 分段是词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对词的段落称谓的探讨本属词学研究的一项常识性工作。然而,由于人们习惯性的对“常识”的轻忽,加之词段称谓本身的名目繁复,致使后出的...
内容提要 《中国大百科全书#8226;戏曲#8226;曲艺》卷概论把地方戏特征看作全部戏曲的特征,混淆了戏曲发展的文学阶段与非文学阶段的区别。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欧洲传统戏剧都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