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文章就钟来茵先生在《〈锦瑟〉非音乐诗而是〈玉溪生诗集序〉》一文中列举的六条证据,一一提出质疑,认定《锦瑟》为“玉溪生诗集序”说没有说服力。 关键词 李商隐;...
必要的背景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于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逝世前的两周,即3月14日,他躺在病榻上向儿子韦韬口授了如下遗嘱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阿城的无意识趋向左右着他对《棋王》中“文革”背景的处理,进而探讨了《棋王》呈现的“领异标新”的形式与语言在独树一帜后,如何又成为阿城创作上的限制,...
内容提要 中国李白研究会前会长詹锳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集释集评》,由于“炒作”过火,自诩过高,以致名实不符。今以李白研究新成果—开元年间初入长安一事为例,揭示...
内容提要 黄修己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是一部构思新颖、实证严谨的好教材。但其中几个问题值得商榷。其中,以“四大绳索”的压迫概括祥林嫂悲剧原因不准确;认为《我的...
大凡功成名就的人,都喜欢志满意得地指点江山,都喜欢酸不酸甜不甜地说几句“一个才尽的老作家对老腕新秀的殷切期望”。当然,王朔可不像病歪歪的老头子说那些上气不接下气的...
不久前,笔者在参加一部文学史诗歌卷的写作时,从所见资料群落中发现了一篇较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文章《边地苦难中的灵与肉——杨牧诗歌片论》(以下简称《片论》)。此文对80年代...
内容提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戊戌以来文化演进的延续,又在历史内容、社会主体和实践效果方面具有文化复兴的更高价值。对袁世凯政权的批判、文化革新的远大目标、道德现代化的...
内容提要 蒋维崧先生等人的《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虽然填补了刘禹锡诗集无注本的空白,但其中的注释仍多有值得商酌之处.本文试从几个方面与注者进行商榷。 关键词 刘禹锡;诗...
内容提要 “五四”新文学充分世界化只是一种策略,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本位的文学。因此,中国新文学的母体不在西方,而在中国本土。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母体;辨析...
唐诗名集《孟东野诗集》自宋敏求编订至今,历代传本总计近30种,讹传甚多。1959年人民出版社曾以明扬一清刻本为底本校订、出版。因当时一些善本尚未访知(如北宋刻本、汲古阁影宋...
一 本来,在一个充斥着所谓“酷评”、撒满了颠覆和解构的碎片的文坛上,是没有什么东西再值得认真计较的。90年代中期以后,创作界(这里主要指小说)几乎再没有出现过有重大影响...
内容提要 余秋雨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其主要篇什记叙、评说了宏富、深邃的中华文化,似乎别开生面,不同于一般散文的单纯抒写身边琐事、一己情怀,故时人...
陈尚君先生纂辑的《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是《全唐诗》之外又一唐诗总集,由《全唐诗外编(校订本)》和《全唐诗续拾》两部分组成,除对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唐诗辑佚集《...
内容提要 首先,《当前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缺失》在介绍《教授不教书》和《博士点》等小说中描写的几个“人格卑下”的知识分子之后,张克明先生写道:“现实生活中的中国知...
内容提要 本文在评析纪宇的长诗《’97诗韵》时,强调指出写历史题材的诗作,应严格尊重历史,来不得任何主观随意性。同时强调要忠于史实,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原则,...
从报纸上读到,中文新闻周刊《亚洲周刊》编辑部,邀请十四位名人,组成评审团,在香港评出了“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上海《文学报》在六月十七日第二版作为附录张榜公布...
内容提要 唐人张旭的《桃花溪》一诗因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本文认为此诗其实是宋人蔡襄之诗,诗题作《度南涧》。主要证据有二:一是所谓张旭诗首见于洪...
内容提要 本文不赞同余光中在20世纪70年代对朱自清散文的批评意见,并且认为:余光中否定朱自清的散文大家地位,是缺乏公正的历史观的,甚至变成了片面的对作家个人人格层面的...
内容提要 冀勤先生点校《元稹集》,汇校诸本,多有是正,然仅从音韵学角度探讨,就仍存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关键词 《元稹集》;音韵学;校勘;质疑 元稹,与白居易齐名,并称“...